-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软开关技术6-6资料
6-6 无源无损缓冲式软开关变换器 为了使功率晶体管不超出安全工作区,常用L、C、R、D有损缓冲电路使开通、关断软化。但L、C中的储能最终消耗于R中,电路的效率没有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便出现了L、C、D无损缓冲电路。在功率管开关过程中,将L、C中的储能反馈回给电源或馈送给负载,因此可显著地减少缓冲电路的损耗,效率得以提高。 主要电路结构: 开通缓冲电路 关断缓冲电路 复合缓冲电路 一、Boost 开通型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S 零电流缓冲导通 D1自然关断 (a) (t0~t1) S零电流线性上升即缓冲导通 (b) (t1~t2) 谐振充电,Ls能量转移到Cs上 S 硬关断 D2自然关断 D3硬开通 (c) (t2~t3) Boost导通 (d) (t3~t4) S 硬关断 , 输入能量馈送给负载 D1软开通 D3 硬关断 (e) (t4~t5) D2自然关断 ,Cs中能量馈送给负载 (f) (t5~t0) Boost 关断, D1开通 D3 关断 二、Boost 复合型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1、工作原理(模态分析) S1零电流导通 D1自然关断 (a) (t0~t1) S1零电流线性上升缓冲开通 *(b) (t1~t2) 谐振充电 (c) (t2~t3) Ls中能量转移到Cb上 (d) (t3~t4) Boost导通 S1零电压缓冲关断 *(e) (t4~t5) S1零电压关断 (f) (t5~t6) 能量馈送负载 D1零压自然开通 (g) (t6~t7) Cb储能馈送负载 (h) (t7~t0) Boost 关断 2、无损缓冲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未加缓冲电路的开关管开通、关断时电压和电流波形 加缓冲电路后的开关管开通、关断时电压和电流波形 三、Buck-Boost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加入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前后的开关管实验波形 (a)开通时波形 (b)关断时波形 四、其它类型的无源无损缓冲拓扑 (a)Buck converter with snubber. (b) Boost converter with snubber. (c)Buck-boost converter with snubber. (d) C′uk converter with snubber. (e) Sepic converter with snubber. (f) Zeta converter with snubber. 小 结 (1)无源无损软开关通过降低有源开关的di/dt和dv/dt来实现零电流导通(电流缓冲)和零电压关断(电压缓冲),以减小开关损耗。各种DC/DC PWM硬开关变换器都可通过增加无源无损缓冲单元来实现无损软开关。 (2)与有损缓冲的区别是,无损缓冲电路一般是由LCD构成,开关损耗没有消耗在缓冲电路的电阻上,而是通过缓冲电路将能量馈送给电源或负载,整机效率提高。 (3)相比有源软开关,无损软开关因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近几年倍受青睐。 思考题 何为有损缓冲和无损缓冲,各有何优缺点?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结构有哪些,分别能达到什么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