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2016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含解析)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14.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材料三 据中国文物网信息: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6万件之巨,已有富商出价人民币6亿元欲收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三中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解析:铁器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私田大量开垦,最终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答案:D 解析:“禾”是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体现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古代农业的发展。A、C、D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制度、农具、地理原因,中外基本相同,只有B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答案:B 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①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仅凭河南发掘出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等不能说明A、D,而中国古代南稻北粟格局并未改变,B也排除。从出土的石磨盘、磨棒、石铲等磨制石器以及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本地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的耕牛、纺车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铜器编钟一组”,揭示了春秋时期金属乐器铸造术的先进。 答案:C 解析: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匠技艺高超,使用上等原料,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大多精美绝伦。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即是官窑工艺高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依据职业分工来划分四民,故答案为B。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炼钢技术的成熟,“以生铁陷其间”,据此判断应为灌钢法,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答案:C 解析:官营手工业拥有技术、规模优势,故选B。官窑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排除A。与朝廷威严无关,排除C。官窑实行技术垄断,不利于创新,排除D。 答案:B 解析:注意对材料中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理解,这应该属于计工受值的生产方式,本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