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三校语文试卷(第二次).doc

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三校语文试卷(第二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三校语文试卷(第二次)

高三学科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向该消失的旧俗告别 ①马年春节即将到来,有关春节的话题也多了起来。由于近来雾霾的肆虐,要求禁放烟花爆竹的呼声特高。武汉市的一次民调显示,中心城区的4千户被访者,74.5%赞成“禁鞭”。市人大常委会征求了拟禁止燃放区域内304位市人大代表的意见,赞成率高达95.7%。年前,武汉市已对该市的《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作了修订,将春节期间中心城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改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而,不赞成“禁鞭”的人认为,“爆竹一声除旧”,是春节的一种标志性民俗,不让放鞭炮了,“年味”会变得荡然无存,岂不是有伤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吗? ②前几天几位朋友小聚闲聊,对城市要不要禁放鞭炮的问题,也竟发生了小小的“争鸣”。 ③我是“主禁派”。燃放爆竹确是春节的一个重要民俗,它源于农耕时代,不仅寄寓着当时人们用以驱魔避邪的愿望,而且适应当时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状况,可以增添热闹喜庆气氛。如今早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城市大量出现,人口集中,高楼林立,在这样环境里大放爆竹烟花,虽然还能留下过去的一些年味,但得不偿失,代价太大了。爆竹烟花的大量燃放,不仅严重污染空气,为恶化的大气雪上加霜,而且会引发安全事故,许多城市每年春节期间都发生多起爆竹伤人与火灾事故。此外,还白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为了防止放鞭炮带来的危险后果,多少公安、消防、医务、环保人员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流传下来的生活文化,常常是相沿成习,应重视其稳定性,不宜主观随意变动。不过,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异性。民俗文化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进行变革,所谓“风俗当随时代”。拿缠足习俗来说,古来虽是汉族妇女的必习风俗,但因其摧残人体人性,属一种陋俗,是民俗中的糟粕,自清代以后,遂逐渐被历史说“不”,被淘汰出局了。“爆竹一声除旧”自然不属陋俗,但“爆竹”问世后也有变化。远古所以称为“爆竹”,是因为当时“皆以真竹着火爆之”。到了宋代,爆竹使用火药,才改为纸制。如今纸制爆竹早已失去驱病消灾、驱除恶鬼的迷信作用,却频频引发安全事故与生态灾难,也就到了变异的时候了。如果能够运用现代科学制造出新的环保烟花爆竹,那自然很好,否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就应当以新的欢庆方式代之了。 ⑤春节俗称年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俗的核心精神,诸如除旧迎新,祭天祈年,娱乐狂欢,人情交融等等,这些人的本质要求与期盼,将世代相传,永不消灭。但是具体的表现形态,则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可以说,变异是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要害怕和拒绝变异,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不变异的民俗文化。实际上,春节中不少旧民俗已逐渐为新民俗所代替。比如,过去闭门守岁,如今则旅游过年;过去多登门拜年,如今多短信拜年;过去多家中吃年夜饭,如今多在饭店欢聚;过去向孩子发压岁钱,如今还向老人送压岁钱。此外,还新出了“春晚”这类新民俗。现在的“年味”并不是清汤寡水。这些,都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风俗文化也是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该消失的“陈”俗,让我们笑着与它告别吧。 ⑥对城市燃放爆竹烟花的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包括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曾发过禁令,但鉴于部分民众要求解禁,后来又都由“禁”改“限”了。政府部门所以下不了“禁”的决心,出自于要“尊重民意”。不同的民意都需要尊重,但对不同的民意则要有正确的分析。现在,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大气污染的加剧,赞同禁放鞭炮烟花的人越来越多。武汉市由此修订了有关规定,重启了“禁鞭令”。这一情况值得各大城市借鉴,推进这方面的移风易俗。鲁迅曾经不满于国人“火药只做爆竹”,我们也不宜再用“火药做的爆竹”来制造节庆气氛了。 (选自《解放日报》2014年1月10日版,作者:江曾培) 1.简要概括第①段的大意。(2分) 2.第③段中作者“主禁”的具体理由有 。(2分) 3.第④段中作者举“缠足习俗”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⑤段加点词“清汤寡水”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对民俗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禁放鞭炮自古至今都不会损害年节气氛和民俗文化传统。 B.民俗活动的产生虽有社会生活渊源但其传承过程不稳定。 C.民俗文化形式推陈出新是时代环境变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D.新时代应在告别原有民俗活动基础上创造新的民俗活动。 6.结合文意,向上海市民写一份“春节禁放烟花爆竹的通告”。(8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