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 温度.PPT

第十五讲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 温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讲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 温度

第十五讲 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丁一汇 国家气候中心 15.1各种尺度地形的一般作用 地球上的山脉对地球大气有重要的影响。不但能影响山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而且对大范围地区,甚至半球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山脉对大气影响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山脉本身的特征(长度、宽度、高度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大气的状态。山脉对大气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5.2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及其对周围大气的影响 高原的热力作用 首先讨论高原上的冷热源问题。这涉及到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高原是冷源还是热源;二是在冷源或热源的分量中是感热为主还是潜热为主。过去只知道高原夏季是热源,冬季如何没有定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无论冬夏就整个高原平均而言,相对于大气,高原都是个热源,也即全年从高原地面都有不同形式的热量向大气输送(从下垫面出发,如果某地区有热量从地面输送给大气,则此地称为热源)。从地面有三种热量可以输送给大气:一是地面有效辐射,一是潜热,一是湍流感热。以全年论,以湍流感热输送为最大,有效辐射次之,蒸发最小,在夏季的七、八月份,地面的蒸发潜热最大,但也比湍流感热小得多。其余的月份,从地面蒸发的潜热可忽略不计。在冬季则以地面有效辐射为最大,湍流感热输送次之。详细计算见表15.1。 高原上的天气系统 高原上夏季的中低层主要有两种天气系统:一是高原高压,这是一种动力性暖高压;另一种是切变线,低涡等。夏季高原系统是反气旋或青藏高压,一般是以热力性质为主的,它在100hPa达到最强,范围最大,最稳定,对北半球环流影响很大。一般当上空(200hPa)是高压,中低层(500hPa)也是高压时,高原上是干季;当是上高下低时,高原上常是雨期或雨季。青藏高压是夏季北半球的主要活动中心,它的生成与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与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热源的作用有关(图15.5)。在冬季这个高压主要位于东南亚-菲律宾近赤道地区上空,与那里冬季最强大的热源相一致。这种情况可持续到5月。 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经圈环流与高原和大陆地区冷热源分布的特征密切有关。图15.7是沿90。E的经圈环流,代表通过青藏高原的情况。可以看到冬季哈得莱环流非常显著,一直向北伸展到30。N左右,这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冬季是个冷源。更由于这个冷源处于对流层大气的中部,这就大大加强了季风区的哈得莱环流的强度,使哈得莱环流在青藏高原的经度范围内最强大,越往东此环流圈越弱,到太平洋中部已不十分明显了。因而冬季北半球平均的哈得莱环流可能主要是大陆上的现象。 热力作用与季节突变 高原对大气的感热加热在春季到夏季过渡的4~6月三个月中最强。受到热源作用的高原上空大气将增暖,从而改变高原南北两侧的温度梯度。高原附近的流场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图15.9给出沿30。N多年平均的300~500hPa厚度的逐月变化(10gpm),可以看到盛夏高原上空大气温度是偏高的。7、8两月份最暖区包括青藏高原及西侧的伊朗高原在内的50~110。E地区上空。在春夏的季节过渡中,该区的增暖也早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在3月份已很明显,并以5、6月增厚最大。在过渡季节这种激烈的温度变化应引起相应的风场变化。 15.3 高原的动力作用 西藏高原大地形的动力作用是西藏高原地形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东亚西风急流的形成,东亚大槽的形成等问题。所谓大地形的动力作用包含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是纯粹由机械阻挡气流引起的,这可以认为是纯粹的动力作用;第二是地形造成的抬高的冷热源引起的,这实际上可归为热力作用;第三是由大地形造成摩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这里只讨论第一种纯动力作用。 当气流被山脉阻挡后,它可以爬越山脉,也可以绕过它。这两种动力作用是不同的。根据数值试验的研究,夏季青藏高原纯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流分支的绕流作用。35。N以北两槽一脊的平均形势,东亚槽的强度和位置、高原上的低压系统以及其北侧的高压带都与绕流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15.4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在图15.11中,高原南缘低层的南风最强,并沿南坡向上伸展,这引起强迫抬升运动。在高原北侧也有强迫上升运动,因为北风是从北坡吹上来的,这两支辐合气流的分界线大致与对流层上部青藏高压的位置是一致的。在青藏高原以南,200hPa以上北风盛行,在17。N,150hPa附近有最大值(4 m?s-1)。这支北风气流代表沿90。E季风环流圈的高空回流支,与强纬向东风有关,它在100hPa 17。N处有25m?s-1的最大值,在这支东风急流下方,是低层西风,在13。N 850hPa超过13 m?s-1。这种上、下相反的气流产生了明显的东风切变,这表明对流层温度从高原附近向南到赤道区减小。 图15.12给出1979年夏季风爆发前后300hPa的温度差(DT)。可以看到,有一条很有组织、东西向的正D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