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咳嗽病篇.pptVIP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目的要求 ] 了解痰饮的概念,痰饮与咳嗽的关系及其与咳嗽上气病篇的关系。 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 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及其辨证施治。 背诵原文第1、2、15、16、17、18、24、25、28条。 概说 1.学习本篇首先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关于篇名 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仲景论痰饮,是详于饮而略于痰 本篇有些条文所谓的水饮或水,实质都是指饮而言 本篇尚有留饮、伏饮之名称 概说 病名解释 痰饮:痰饮有三层涵意 一是指病理产物,即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产物; 二是指致病因素; 三指病名,即因痰饮这一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 概说 痰与饮的区别 宋朝以前无痰与饮的区别:痰饮——淡饮;淡通澹,形容水液动摇之貌 《仁斋直指方》:稠粘浓浊的水津为痰,清稀的水津则为饮 痰——粘稠——无处不到——五脏之伤皆能致之 饮——清稀——位于胸膈肠胃——其病主要由脾胃 痰饮概述 总纲(1、2) 总脉象(12) 治疗大法(15) 痰饮(16、17、18、25、 26、 28、29、30、31、41 ) 辨证论治 悬饮(21、22) 溢饮(23) 支饮(24、27、32、33、35-40) 一、成因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原文第12条第一段) (一)辨四饮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原文第1、2条) 讨论 1.广义痰饮包括四饮: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 2.四饮的分类依据:根据水饮停留的部位及其所反映的证候 三、痰饮病脉象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原文第12条)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原文第13条)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原文第14条) 痰饮病治疗原则 [条文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病为什么要用温药? 何谓“温药和之”? 本篇中痰饮病的具体治法有哪些? 痰饮总治则 “温药和之” 具体 包含 哪些治法? “和之”不是专于“温补”,也不是专于“攻下”,而是温药中兼有行消开导之意。 针对本虚而言,有温肺,温脾,温肾 三大常法,以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为其 代表方。 针对标实则有温中降逆化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温散水饮(大、小青龙汤)温利小便(五苓散等)等法,可供选用。 总之,平时应从本虚着手,故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为痰饮正治本法,“若痰饮既积,先用攻下逐水等法”,是为“和之”的应急变法。可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实寓有对痰饮病亦需辨证施治之意。 五、证治分类 痰饮(狭义) 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厚朴大黄汤七方 悬饮 十枣汤 溢饮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四方 支饮 葶苈大枣泻肺汤 饮犯五脏 五苓散、肾气丸 病历举例示范 Ⅰ、饮停心下(脾虚饮停证) 1、苓桂术甘汤证—脾胃阳虚,饮停心下的(狭义)痰饮本证证治 十六、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讨论】 ①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 胃脘停饮,中阳不运,升降受阻,故“胸胁支满”, 所谓“支”者,“撑定不去,如痞状也”(徐忠可语) 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晕眩。 ②本证见有“胸胁支满”,方中用“甘草”当否?和“中满勿食甘”矛盾吗? “中满勿食甘”是指纯用甘药而言,辛甘发散为阳,本方有桂枝之辛得甘则佐其发散,又能益土以制水;甘草有茯苓则不增支满而反能泄泻。再者,甘草在方中用量最轻,只占全方的1/6,故可用甘草,但不宜大量。 运用:内耳眩晕症、慢性支气管炎、心原性水肿、阵发性心房颤动、脑积水、神经衰弱、单纯性肥胖症等。 头眩合泽泻汤;咳呕稀涎加二陈;干呕颠痛加吴萸;脾肾阳虚加附子;血压高加红花、茜草、牛膝;烦躁加龙牡;心悸脉结加参、五味子 汤证小结 2、泽泻汤证-痰饮阻遏清阳所致冒眩证治(25) 二十五、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词解】 冒眩:指头目昏眩。 【讨论】 ①心下有支饮: 文中明确指出病位在“心下”(胃),故知其属狭义痰饮。“支饮”在这里不作病名,是形容饮邪支撑上逆的样子。 ②其人苦冒眩: 因“心下有支饮”,心阳被遏,清阳不能上走头目,浊阴不能下行为小便,阴浊水饮上干清阳之位(头为诸阳之首)故“苦冒

文档评论(0)

xrwi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