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思考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思考 ? 临床上常见发热病症。西医把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或高热持续、白细胞慢性升高、或标本培养阳性。治疗应选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非感染性发热,如风湿性、胶原性、肿瘤性疾病,为缓解症状,亦使用解热镇痛药。中医认为凡外感六淫之邪,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引起发热的,属于外感发热。西医为了退热常使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甚至使用糖皮质激素。笔者以为见热退热,似有急功近利之嫌,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效果欠佳。患者常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而且常伴胃肠不适症状。中医治疗外感发热有无优势?笔者着重从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上探讨如下: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此就是关于外感发热的具体阐述。其方后调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若不汗…”,“又不汗…”,“若汗不出…”,这就是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典范,可惜的是临床上真正使用“桂枝汤”并运用中医调护外感发热病员的医护人员鲜有。 ????桂枝汤方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研读细思,体会如下:①发热患者当啜热稀粥。②服药期间饮食当有忌口。外感发热患者当“保胃气,存津液”。人有病无病,皆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存津液”思想贯穿于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圣张仲景所处年代是兵荒马乱,饥寒交迫,“保胃气,存津液”有其现实需要。当今时代,人们衣食无忧,似无“保胃气,存津液”之必要,然而现实是多数人生活优裕,以车代步,饮食膏粱厚味,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娱乐通宵达旦,滥用抗生素,既损阳耗气,又助热伤阴。2011年10月19日,卫生部药政司姚建红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住院患者百分之百输液”。正所谓“文明人痛快地吞进了文明病”,“现代人在用自己的牙齿挖掘自己的坟墓”。日积月累中焦脾胃运化无力,脾阳不振。临床多表现为慢性病,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等。故此““保胃气,存津液”仍然是重要指导思想。具体到每一个外感发热患者,如果详细询问,他(她)们常有不好生活习惯或错误观念。如“发热就要消炎”,“输液就不用吃饭”,“输液吃饭不方便”,“咽部疼痛不能喝水”,素日不喜饮水,发热时喝一两小杯就说喝水了,“发热就用被子捂着发汗”。 ????笔者临床凡遇发热患者就诊时必询问:①发热情况(与西医同理)。②素日喜饮水否,具体量多少毫升。③自发热以来的饭量,具体到每顿。患者留观时需观察其有无进食和饮水,具体量是多少,医护人员尽可能要向其提供方便,保证其啜粥饮水,并向其宣讲啜粥饮水重要性,甚至可以对其讲“啜粥饮水比输液还重要,你愿意啜粥饮水还是输液呢?”,咽痛患者当“勉为其难”,亦要完成任务,总之想尽各种办法,直至体温正常,甚至在患者离开医院后仍电话联系其是否仍然发热,是否遵守规律饮食。总之,因为患者对啜粥饮水的理解程度、自愿接纳程度不同,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充分理解,并从心里上真正接受。医患配合,方有疗效。西医治疗发热,常以3日为限。普通感冒2~3日可自愈。感染性发热3日仍不缓解,当考虑抗感染是否有效,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常嘱咐患者住院治疗。笔者临床遵循古训,重视发热患者的中医调护,强调啜粥饮水,对患者谆谆叮嘱,不厌其烦,力求全效。实际效果是患者发热当日退热快,第二日不易发热,很少有发热越过3日者。患者痛苦小,花费少,而疗效确切。 ????总结:中医认为“脾寄中央,养于四旁,是万病丛生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伤脾损胃则化源不足,贻害无穷。”在临证治疗、护理上应当时时注意顾护脾胃,使之健运不衰,升降不息。外感发热患者素日膏粱厚味、急性发作时病急乱投医,俗话说:“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治疗时又不重视调护,脾胃渐伤。所以我们需要“保胃气,存津液”。而“上工治病不用药,中工治病用轻药,下工治病才用猛药。”药物只是帮助人体战胜疾病的辅助手段。我们首先应当选用经络按摩、导引、静养、茶道、药膳、太极拳、养生书法、养生音乐等非药物手段,调节人体阴阳营卫,固护人体自身的各种生理功能,通过人体自身来战胜疾病,以求达到不用药而治病的目的,驱邪而不伤正,既治病也知人。笔者临床运用中医知识护理外感发热病员,强调啜粥饮水、加强护理教育、密切医患配合,疗效较佳,甲流、非典期间屡试不爽,值得推广。(叶晓萍)

文档评论(0)

swa7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