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概论修正
中医概论修正
1阴阳的四大关系
1)阴阳的定义: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2)联系: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互感互化
2五行的四大关系
1)五行的定义: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五
2)联系:相生 相克 相乘 相侮
3五行分类法:
1)角徵宫商羽2)青赤黄白黑3)酸苦甘辛咸4)东南中西北5)春夏暑秋冬6)风热湿燥寒7)肝心脾肺肾8)目舌口鼻耳9)筋脉肉皮骨10)怒喜思悲恐11)爪面唇毛发12)泪汗涎涕唾
4四大基础理论:
1)天人相应2)气一元论3)藏象学说4)经络学说
5三焦:
1)机体的物质散布过程:上焦如雾2)机体的物质生化过程:中焦如沤3)机体的物质调节过程:下焦如渎
6五气:
1)气化2)推动3)温煦4)防御5)固摄
7四气:
1)宗气:推动心肺二脏节律性运动2)营气:营养全身3)卫气:司玄府开合、温煦肌表、御邪于外、摄营阴于内4)元气:营宗卫之外气的所有功能
8心:
1)主神明2)主行血3)主脉4)开窍于舌(语言功能)
9肺:
1)主宗气2)司呼吸3)主宣肃4)朝百脉5)外合皮毛
10脾:
1)主营气2)主运化升清3)主统血4)主肌肉
11肝:
1)主疏泄2)主情志3)主藏血4)主筋5)开窍于目(视觉)6)胆储肝之余气
12肾:
1)主元卫2)主封藏(藏精纳气)3)一身气化4)主骨生髓5)开窍于耳(听觉)
13腑:
1)胃主受纳、腐熟、通降2)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3)肛肠主浊中之浊4)膀胱主清中之浊
14中医形态学概念:
1)血:血液、输氧免疫系统(行于脉内,营卫之舟)2)津:淋巴液、组织液3)液:外分泌液,器官润滑液4)精:除血津液以外组织组成物质
15中医形态学概念:1)脏:始终充盈、与外界不通,心肝脾肺肾2)腑:时满时空,与外界相通3)恒腑:传导存储水谷糟粕:胃肠、肛肠、膀胱4)奇腑:传输存储精气:胆囊、精室、胞宫
16中医形态学概念:
1)脉:血管,流通血液2)筋:肌腱、韧带、筋膜、部分肌肉,主持运动3)皮:皮肤,屏障作用4)肉:皮下脂肪,屏障保温作用5)骨:骨骼、牙齿,支撑保护作用6)髓:脑髓、脊髓、骨髓,藏神化气
17经络学基本概念:
1)腧穴:生命活动的体表反映点2)会穴:气血脏腑筋脉骨髓在体表所通穴位3)原募俞穴:元气在四肢胸腹腰背所通穴位4)井荥输经合郄穴:以经气形态定义的穴位5)交络穴:经络交叉点的特定穴6)经脉:功能相近腧穴的连线7)正经:有固定起止交接循行规律,按六经理论归类命名的经脉8)奇经:循行规律不同于正经,调节联络正经间相互关系
18正经奇经:
1)手太阴肺 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2)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跷脉 阳跷脉 阴维脉 阳维脉
19十二正经循行规律:
手三阴(胸-手)-手三阳(手-头)-足三阳(头-足)-足三阴(足-胸)
20十二正经在四肢分布规律:
1)由外向内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2)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厥阴与太阴对调
21病因学基本概念
1)外感:淫气 戾气2)内伤:饮食 七情 劳逸3)外伤:机械伤害 化学伤害4)外感淫气:风 热湿 燥 寒5)饮食内伤:不节 不洁 偏食6)七情内伤:喜怒 忧 思 悲 恐 惊7)劳逸内伤:房劳 劳力 劳神
22病理概念
1)正:机体抗病能力2)邪:致病因素3)实:邪气抗盛正气未衰4)虚:正虚邪恋
23病理概念
1)气郁:某一功能亢进剩余功能抑制2)气滞:气机运行不畅3)血瘀:血液瘀阻4)痰凝:液停于内5)饮停:津停于内
24病理概念1)阴虚:发热2)阳虚:发寒3)气虚:无力4)血虚:无华5)血热:出血6)血寒:淤血
25三大治法
1)补益2)驱邪3)调理
26中诊三大手段
1)症状诊断2)舌脉诊断3)中医查体
27症状表述
1)体热:热形 伴随症状2)不适:痛形 疼痛部位 各部感觉异常3)睡眠:入睡难易 是否易醒 是否多梦睡眠时间4)饮食:饥渴感 饮食欲 饮食量 饮食习惯
28症状表述
1)尿:尿量 尿次 排尿2)便:便次 便质 排便3)汗:出汗量 什么情况出汗 出汗部位
29、症状表述
1)经:经期 经量 月经色质 伴随症2)带:量 色 质3)精:量质异常 排精异常 勃起异常
30常见症状:
低热 潮热 壮热 恶寒发热 寒热往来 烦热; 失眠 嗜睡 多梦 难寐 觉轻;消渴 善饥 纳呆 渴不欲饮 饥不欲食 不欲食 厌食 食少 偏食
31常见症状:
胀痛 刺痛 窜痛 定痛 冷痛 灼痛 绞痛 隐痛重痛 掣痛 空痛;头痛 胸痛 肋痛 脘痛 腹痛 背痛 腰痛 肢痛 ;胸闷 胁胀 身重 麻木 心悸 头晕 目眩 耳鸣
32常见症状:
尿多 尿频 尿痛 癃闭 余沥 滑尿 遗尿;便秘泄泻 完谷不化 溏溲不调 脓血便 不爽 后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