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耳穴取穴原则.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穴取穴原则

耳穴取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取穴 根据人体的患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取穴,如胃病取胃穴;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使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取此穴位治之,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2.按脏腑病证取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表现,进行辩证取穴,如胃病取胃穴,肝病取肝穴,心病取心穴,肾病取肾穴,肺病取肺穴,脾病取脾穴等,而且按脏腑所主所属部位发生病变,可取相关脏腑之耳穴。如心主神明,所以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症等;又“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肺主皮毛”,故可取肺穴来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可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按经络理论取穴 一般分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患痛,治疗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境的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可取心穴来治疗等。 4。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耳穴中很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因此凡因某一功能发生病变可取某一耳穴治疗,如胃肠疾患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做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治疗等。 5。按临床经验取穴 是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发现某穴对某病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多为临床反复验证所得。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由此可见,对疾病的耳穴治疗,应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经全面考虑后,合理组合配穴,先选定主穴,然后再定配穴。要提倡少而精,一般以2~5个穴位为宜。 临证组方配穴,要选取主要而有效的刺激点,对提高临床疗效是有利的。主要刺激点多为临床经验所得,可供临床选择之用。国内学者徐以经根据耳穴的功能特点、将其归纳为要穴歌诀:“十止六对利五官,四抗一退调整三,两补两健脑脾肝,催理降解利收眠”。特将其内容简介如下。 1)十止效穴 止痛常用穴:神门。腹部疾病加交感、牙,骨科疾病加肾,软组织损伤加肝脾。 止晕常用穴:枕、外耳、耳尖、晕点(枕)、神门、肝、脾、内耳。 止惊常用穴:肝、枕、脑干、胰胆、神门、皮质下、耳尖。 止咳常用穴:气管、支气管、平喘(对屏尖)、神门、脑干、口。 止喘常用穴:支气管、肺、交感、平喘(对屏尖)、神门、内分泌、肾上腺、过敏区。 止痒常用穴:肺、神门、脾、肝、枕、心、耳类。 止鸣常用穴:内耳、外耳、肾、胰胆、三焦、神门、枕。 止吐常用穴:贲门、胃、枕、皮质下、神门。 止酸常用穴:交感、胃、肝。 止带常用穴:子宫(内生殖器)、神门、脾、三焦、内分泌、肝。 2)六对效穴 镇静与兴奋常用穴(一对): 镇静:神门、枕、皮质下、心、耳尖。 兴奋:兴奋(皮质下)、额、内分泌、脑点(缘中)、肾上腺。 升压与降压常用穴(二对): 升压:升压点、脑点(缘中)、肾上腺、肝、心。 降压:降压点(角窝上)、降压沟、肝、额、心、皮质下、神门、枕。 强心与降率常用穴(三对): 强心:心、肾上腺,交感、脑点(缘中)、皮质下。 降率:心、心脏点、神门、枕、皮质下、小肠。 活血与止血常用穴(四对): 活血:交感、心、肝、皮质下、热穴。 止血:肾上腺、脑点(缘中)、脾、膈(耳中)、出血相应部位的耳穴。 贮尿与利尿常用穴(五对): 贮尿:膀胱、脑点(缘中)尿点、额。 利尿:肾、脾、肺、三焦、内分泌、艇中。 夜尿症:耳中、兴奋(皮质下)、内分泌。 通便与止泻常用穴(六对): 通便:大肠、脾、肺、三焦、皮质下、腹、便秘点。 止泻:大肠、直肠下段(直肠)、脾、神门、枕、耳尖。 3)利五官效穴 利咽常用穴(咽):咽喉、口、肺、脾、内分泌、气管。 明目常用穴(目):眼、目1、目2、肝、肾、耳尖。 助听常用穴(耳):内耳、外耳、胆、肾、三焦。 通鼻常用穴(鼻):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 美容常用穴(面):肺、脾、肝、脑点(缘中)、内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tucd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