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金融倾的计量检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金融倾的计量检验

我国金融倾斜的计量检验   摘要: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二者的发展不仅在时问上是不平行的。而且在业务比重上也远不是均衡的,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闻接仝融的业务总量度市场占有率远大于直接金融.形成“金融倾斜”。但随着非银行金融的发展,直接垒融的发展速度加快,在业务规模上接近甚至超过了间接金融.形成“逆向金融倾斜”。本文旨在通过计量间接全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来揭示我国金融倾斜的动态特征.通过计量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检验我国金融倾斜的总体效应,并在计量检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倾斜的内在动因,探寻我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间接金融;直接金融;金融倾斜;计量检验   一、金融倾斜的特征及效应“金融倾斜”是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一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动态体现。其中,间接金融是指由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流动的融资方式;直接金融是指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直接发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来筹资的融资方式。白钦先(1989)在《比较银行学》中首次以“金融倾斜”来概括各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动态特征: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二者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不平行的,而且在业务比重上也远不是均衡的.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间接金融的业务总量及市场占有率远大于直接金融。但随着非银行金融的发展,直接金融在发展速度超越了间接金融,在业务规模上接近甚至超过了问接金融.导致传统的金融倾斜格局发生了“逆转”。郭翠荣(2003)对美国、日本及德国的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进行了计量,验证了。金融倾斜”这一融资结构的变迁规律,并指出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挤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金融倾斜“逆转”的时间和程睦上的差异。劳平(2004)从企业微观层面对美国、日本及韩国的融资结构进行了计量,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金融倾斜并来像宏观层面那样发生显著逆转,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而宏观层面的统计包含着大量滞留于金融市场的虚拟资本。白钦先(2005)指出.垒融倾斜及其逆转深刻地反映出了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本质差异,传统金融中的货币性金融资产(如信贷资产)与现代金融中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相比,后者具有多重虚拟性,因此在计算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时,不应以市值类指标简单加总来计量,应考虑对不同的金融资产施以相应的权重。以客观反映融资结构的变迁特征。   关于金融倾斜的总体效应,即一国的融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戈德史密斯(1969)利用35个国家1860—1963年的数据,对融资结构变迁与一国经济增跃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了二者之间正相关的结论。麦金农和肖(1973)对落后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进行了计量研究,认为这些国家的利率管制和市场分割,导致了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给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滞后。鉴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频繁危机,斯蒂格利茨(1997)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通过存贷款利率、市场准人等一组金融约束政策为金融中介部门创造获取剩余的机会,形成金融资源的适度垄断和倾斜,以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激励问题,但政府的这种选择性干预应该屉动态的。随着金融深化的加深应逐步放松金融约束。为克服金融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贝克和莱文(2003)采用工具变量法对42个国家1976—199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再次证明了银行体系、股票市场是经挤增长的重要因素,莱文(2005)从法律渊源的角度对融资结构变迁的计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会形成对私有产权的有效保护、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道德风险,避免过度的金融倾斜。谈懦勇(1999)利用我国1994一1998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计量检验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以金融中介体系为依托.而证券市场与我国经济增臣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学者的研究,如曹啸和吴军(2002)、王毅(2002)、沈坤荣和张成(2004)、韩廷春和夏金霞(2005)、徐沛和白钦先(2006)的计量检验也支持上述观点。林毅夫(2006)的研究认为,一国的金融倾斜格局是客观的,又是动态的.在金融部门不太发达时,间接金融的作用较大,而当金融部门较发达时,直接金融的作用会超过间接金融的作用,融资结构会随着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而演进,但不存在适应所有发展阶段和经济体的“最优”融资结构。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从“量”和“质”两方面对我国金融倾斜的特征和效应进行计量检验。其中,金融倾斜“量”的方面可以通过问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来计量,而金融倾斜“质”的方面

文档评论(0)

md85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