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200例
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200例
三台县人民医院消化科 申红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笔者从2001年6月~ 2011年3月使用这一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00例,共有息肉275颗,男130例,女70例;年龄17~75岁,平均46岁;食管息肉16颗,胃底息肉10颗,胃体息肉40颗,胃窦息肉50颗,十二指肠息肉20颗,升结肠息肉14颗,横结肠息肉20颗,降结肠息肉40颗,乙状结肠息肉40颗,直肠息肉25颗;275颗息肉中广基无蒂息肉85颗,亚蒂息肉75颗,长蒂息肉115颗。
1.2 方法
1.2.1 器械准备 pentax-3500,eg-2931电子胃镜,ec-3840tf电子肠镜,erbeicc-80型高频电发生器,cd-16u-1型圈套器及fg-20q-1型网篮,扩肛器等。
1.2.2 术前准备 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血型检查,排除有内镜治疗禁忌证的患者,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息肉的患者必须禁食12 h,治疗前30 min肌注东莨菪碱注射液10 mg,以减少蠕动及呕吐,结肠息肉可采用番泻叶、蓖麻油、复方洗肠液、硫酸镁或清水灌肠,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如果患者提出麻醉要求,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采取异丙酚静脉麻醉。
1.2.3 治疗过程 患者取侧卧位进行检查,调整好内镜视 野,充分暴露息肉,并用圈套器轻轻牵拉息肉,使其离开消化道壁,避免息肉贴近胃壁,肠壁产生异常电流,损伤黏膜及周围组织(对直肠息肉可在扩肛器的帮助下,使息肉充分暴露时进行治疗),可以对无蒂息肉进行生理盐水黏膜下注射,以使息肉隆起更明显。这样,在行高频电切治疗时,安全性大大提高,对于较大的消化道息肉,即直径在20 mm以上息肉,采用分块高频电切的方法进行治疗,间隔时间为2周;对于息肉直径在5~19 mm的消化道息肉,可一次性进行多个高频电切除。
治疗后,患者需注意以下3点:(1)避免重体力劳动、运动;(2)禁止饮酒;(3)口服消炎药物及黏膜保护药物。
为了观察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及息肉的性质,将所有的息肉收集起来,做病理检查。如病理证实息肉为良性,可在2、6、12个月后分别随诊检查,发现局部复发的,可以内镜下再次进行高频电切治疗,活检咬除,残余组织电凝烧灼等。如病理证实肿瘤分化程度较差,根部有肿瘤浸润,建议患者择期行根治手术、化疗;如病理证实为分化较好的肿瘤,残留根部无肿瘤累及,则认为内镜下已经治愈,随诊即可。
2 结果
对200例患者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息肉,共切除息肉275颗,其中有蒂息肉190颗,无蒂息肉85颗,病理证实为息肉的有272颗,3例息肉为恶变,择期行根治手术及化疗,大多数患者局部无出血、渗血现象,只有5例患者有少量创面渗血、迟发性出血现象,经内镜下局部喷洒或注射肾上腺素及凝血酶、钛夹止血、电凝止血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需要输血或急诊手术治疗。
3 讨论
通过十余年来我们在内镜下应用高频电切技术治疗200例消化道息肉的情况看,这种治疗方法既可以将消化道息肉一次性根治切除,还可以分期、分块部分切除,可见该方法治疗消化道息肉是可行且安全的。同时,患者不需住院治疗,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可见该方法具有相对便捷、费用少、痛苦小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满足于对息肉的切除,还可以明确病灶的病理分型和分化情况,对于判定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总之,随着我国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
参考文献
[3] 李星五,孙明廷,郭燕妮,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33例报告.内镜,1992;9:53
[4] 黄俊华,高君军,续慧瑛,杨春华,宗克雨,邸玉玺.内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32例[J].华人消化杂志,1998;6(特7):3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