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从结构学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是很好划定的,那就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计三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干脆叫“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温儒敏等) 而且,这三十年又清晰地显示了三个阶段,即: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启蒙文学主导时期; 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 第三个时期(1937—1949):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样文学形态。 但是,近些年学术界已注意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这截然异质两种文学的“过渡”与“先导”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文学起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但助跑过程却是近代一系列变革和改良。这个过程被称作现代文学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最近几年出版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不约而同地重视到了现代文学的发生。如: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朱东霖、丁帆、朱晓进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用单章或单节的篇幅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课也将从这里开始。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根儿应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我们知道,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出现过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物质文明,这成为以后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雄厚资本。 到了清王朝,经过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早已显露了由盛转衰的迹象,但中国人的自我感觉仍然是非常好的。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天国梦”;尤其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人自尊与自信被彻底摧垮了。我们再也没有理由说我们是什么世界的中心了,我们欺负不了别人,随时被别人欺负;不但受西方列强的欺负,而且受东方倭寇的欺负。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后果:一是政治和经济上,中国越来越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和激烈化;二是外国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外国文化,当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开始输入中国。中外文化在碰撞中进行融合,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 民族危机感对20世纪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造成了现代/传统、新/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 在一部分敏感的知识分子中,则导致了激切变革的时代要求。出现了这样几个变革: 一、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 出现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被林则徐称为是“第一个睁看眼睛看世界的人”的魏源就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学习西方人的科学技术再来制服西方人。虽然这“夷”字本身就说明当时心态,外国蔑称,妻、姨,提供女人,但毕竟要学别人)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先声。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时事。” 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梁启超在1922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有个大致的归纳: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文化上感觉不足。” 实际上他说这三步,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文学革命”这三步是对应的。 洋务运动 先是买进先进的武器 还得请来操作先进武器的人 在国内又开办一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学校。 以后,大批量地派人出去学习。 不仅派幼童出国,而且派成人出国。 不仅学习自然科学,而且学习社会科学。 不仅派人到西洋(英美),也派人到东洋。 不仅有官派留学,而且有私派、自费留学的。 一时形成了出国留学热潮。 (现代评论派,胡适、陈源、徐志摩等都留学英美) (创造社的“三巨头”,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都留学日本) 鲁迅就非常有代表性,他1881年出生,1898年离开家乡。这一段时间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东西。因为当时开始了“五口通商”,其中的宁波离鲁迅生活的绍兴很近;1898年(18岁)南京,水师、陆师),这两个学校主要课程是“声光电”这些西学内容,虽然被有些人称为“邪学”,但这对日后成为伟大思想家的鲁迅,影响是非常大的。1902年到日本,1909年回国。(德国) 而且,鲁迅在日本时期,中国留学生铺天盖地,官派,私派,遍地“富士山”,炖牛肉, 清朝密电:几乎都变成革命党。 一批批优秀人才派出去,学成归来,对国家有各种贡献。 理科詹天佑,青龙桥塑像

文档评论(0)

yanme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