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分子肝素对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ICAM1和MCP1表达影响论文.doc
低分子肝素对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ICAM1和MCP1表达影响论文
陈霞 佟丽 程兆忠 韩伟忠 李斌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与COPD模型组比较,LM1) an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in lung tissue of rats 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Thirty 1 and MCP1 munohistochemically. Result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OPD model an. pared odel group,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ung tissue in LM1 and MCP1.
KEY 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低分子肝素(LM1抗体、兔抗大鼠MCP1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实验分组与动物模型建立
将LI,反映肺泡的平均直径)、平均肺泡数(MAN,反映肺泡的密度)以及肺泡腔与肺总面积比(PAA),取5个视野的平均值代表所测指标。
1.3.5 ICAM1、MCP1的检测 采用两步法在石蜡切片上测ICAM1、MCP1的免疫组化表达,一抗为1∶100的ICAM1和MCP1多克隆抗体,二抗为生物素山羊抗兔IgG,阴性对照标本除以PBS代替一抗外,其他步骤与被测标本相同,阳性反应为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结果采用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处理,每张切片在高倍镜下(400倍)随机选择含支气管的视野5个,测量支气管肺组织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积分吸光度(A)值,取其平均值代表所测指标的蛋白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及PPMS 1.53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正常对照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上皮结构完整,支气管纤毛排列整齐,无杯状细胞明显增生,气管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完整,无扩张融合,无炎症表现,肺泡大小均匀一致。COPD模型组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支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变性坏死,杯状细胞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支气管平滑肌明显增厚;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及黏液分泌物,大部分肺泡扩张融合,肺泡壁变薄,肺泡直径增大,肺泡隔明显增厚,其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LMLI和PAA大于正常对照组,MAN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32.02~134.29,q=11.29~22.04,P 0.01);LMLI和PAA小于COPD模型组, MAN大于COPD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q=4.82~6.92,P 0.01);LMLI、PAA和MA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6.25~30.36,P 0.01)。见表1。表1 各组肺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比较
2.3 动脉血气测定
COPD模型组动脉血PaO2低于正常对照组,PaCO2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36.27、43.96,q=11.89、13.11,P 0.01);LM1、MCP1的表达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ICAM1、MCP1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F=32.08、56.36,q=4.37、14.95,P 0.01);与COPD模型组比较,LM1、MCP1表达减弱,差异亦有显著性(q=6.87、8.68,P 0.01)。见表4。表2 各组大鼠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表3 各组大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分类表4 各组支气管肺组织ICAM1和MCP1的表达结果比较
3 讨 论
COP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有效的抗炎治疗不但能够改善症状,而且能够延缓病程发展,因此抑制气道炎症也成为COPD治疗的重要靶向之一。
ICAM1属黏附分子中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等表面,正常情况下ICAM1呈低水平表达,但当受到炎症因子LPS、γ干扰素(IFN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刺激时,其表达短期内迅速增加。研究显示,ICAM1在COPD病人BALF、痰、血浆和肺组织中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45。曾春芳等6研究显示,ICAM1在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且与BALF中的白细胞数及中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