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ppt_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五章ppt_1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关于《老子》 《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重点词注解  [1]斯:连词,就。己同“矣”,句末语气词。 [2]生:产生、发生。 [3]成:形成、完成。 [4]刑:通“形”,对照的意思。 [5]盈:包含、充盈。 [6]和:应和、调和。和谐 [7]随:跟随、随顺。 [8]是以:因此。 [9]圣人:有道、得道之人。 [10]不言:不发号施令、不只用政令。 [11]作:兴起。 [12]始:倡导。 [13]有:占有。 [14]恃:依恃。 [15]居:居功夸耀。 [16]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17]去:离开、丢失。 第二章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恶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难与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低由互相对立而依存,音与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与后由互相对立而追随。因此圣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实行身教,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成功了不占有,只有不占有,才不会失去。 “长短相形” 譬如说这张桌子很长,其实比起更长的,它就显得短了。“高下相倾,音声相和”,也是同样的道理。古时候音代表乐音,“声”代表人声,因此乐音和人声互相依存。“前后相随”,你说你走在前面,但如果你前面还有人,相对而言你就是在后面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低、音声、前后,都是相对的东西。 至于“有无相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就概念上而言,说到“有”,一定会想到“无”,这样的话,“有”才能称为“有”;如果一切都是“有”,“有”就没有意义了。“有”和“无”如果分立,两者都会不知所云,所以说“有无相生”。 第二,万物常在变化中。现在“有”的,以前是“无”。 譬如孩子还没出生时是“无”,现在出生了,成为“有”;现在“无”的,在过去曾经是“有”, 譬如某个人不在了,是“无”,但他生前是“有”。 第二章解析 第1、2句 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辩证法,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自己的对立面,相互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任何事物都无法存在。正如今天哲学所讲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第3句 提出了“无为”的观点,这里所讲的“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而不妄为,文中的“圣人”就是“无为”处世的典型,这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朴素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第二章读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知美而为美,为美而美,斯恶已,极致论 对今天下之人,终日丰胸染发,追求奇异服饰,而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恨自己不能器,不够美,倘若你够美了,但以为倾尽天下,美不胜收,独不知其心而恶已,便有自古红颜多祸水之叹。有些东西,看着是好,但若能保持些距离,则可独善其身,而为美丽留一份空间。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每个人都要学雷锋,若不懂得照顾好自己,便也做不了多少好事,知善为善,不知道善待自己,换角度思索,人知善而求善,自己独不知为善,恶了自己终不得其名。善恶相生,有无相生,有了有,但显见无也,无欲则刚,是否可为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说的是一个人生道理和自然法则,有相对于没有,相互依存,共存而相生,难与易相较方见分晓,长短相互对比,高上自比盈亏,音乐要和谐有致,前后相随,这自然是大自然的常理,谓之为恒,自然是精到。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句话禀承上句,便是说圣人处理循恒理,行无为之事,一切万法自然,用实际行动来教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