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艺安全管理中的几种常用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工艺安全管理中的几种常用技术

项目工艺安全管理中的几种常用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生重大的工艺安全事故。如2011年7月大连漏油事故、2011年1月兰化爆炸事故、2008年8月广维爆炸事故和2005年吉化事故等。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说明以往单纯依靠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安全管理的模式无法杜绝事故发生。我们越来越需要一套适用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如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开车、运行和报废等阶段)的有效的、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来提高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本文将介绍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几种工艺安全管理技术。1、项目HSE风险管理中几个经常遇到的问题 现代项目的HSE管理或技术都是基于风险管理,如美国的PSM法规、欧洲的SEVESO指令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等。在开始介绍之前,先看一下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几个经常遇到的问题: 1) 目前的生产装置存在多少危险? 2) 针对每一个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如果不采取措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 针对每一个危险,在设计过程中设置了多少道安全措施? 4) 针对每一种危险,装置目前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每一个措施能够降低多少风险,是否将风险降低到了可接受的程度?? 5) 如果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安全措施? 6) 为什么在保护措施足够的情况下,装置还是不断的发生事故呢?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利用瑞士奶酪模型来进行阐释。 ? 2、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工艺安全管理技术 2.1 HAZOP技术 HAZOP 是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Study的简写。HAZOP 方法于1964年起源于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岂今为止已有47年的发展历史。最早针对化工装置进行的一种定性的危险性分析方法,历经数十年的磨练,已经发展成在各行各业中均适用,事实证明其尤其适用于流程工业的石油、化工上下游装置或设施。 HAZOP方法是通过使用一组引导词(比如流量偏高/偏低、压力偏高/偏低等),对生产工艺或操作进行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审查,来全面和系统地辨识工艺装置设计和运行中可能存在导致安全或操作问题的缺陷,并评估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和适当,如果不足或欠缺,则进一步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或建议。HAZOP方法是对生产工艺系统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的严格检查。 通过HAZOP分析,有效识别出了我们项目中存在的危险,后果及目前设置了多少的安全措施(值得注意的是HAZOP分析表中的安全措施都是指装置目前已经设置的安全措施)。 2.2 保护层分析(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 LOPA) 企业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往往都设置了层层的安全措施。一个典型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防护层如下图所示,主要有:a)具备固有工艺安全设计特性(工艺、动设备、静设备);b)基本过程控制系统(DCS,PLC);c)超限报警和操作员人工介入;d)安全仪表系统(ESD,FSC);e)主动物理防护措施(安全阀、爆破片);f)被动物理防护(围堰、隔离系统);g)工厂和社会的应急响应程序。 针对HAZOP和风险评估识别出来的能够导致重大工艺安全事故的危险,企业如何设置防护层,设置多少个防护层,每个防护层能够减少多少风险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这些危险进行保护层的分析。通过保护层分析,确定针对重大危险的保护措施是否完善。如果没有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必须采取额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LOPA是建立在定性危害分析信息(例如HAZOP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方法。LOPA是通过对初始事件频率、后果严重程度和独立保护层(IPLs)失效频率的数量级大小来近似表征场景的风险,LOPA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方法。通过LOPA分析还可以确定装置中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SIS)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 SIL)。 2.3 Bow-Tie分析 但是对于各种安全措施设计非常完善的装置,为什么在生产运行过程当灾难性事故发生时这些防护措施常常失去了“保护伞”的作用呢?即使一套装置的保护措施设计多么完善,如果平时缺少工人来对这些保护装置进行合适、恰当的维护、维修和检验,再完善的控制措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会失效,也会发生事故。工业界重大事故的发生表明了单纯工程技术的应用,无法有效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就必须依靠完整“技术+管理”的模式。 Bow-Tie分析通过识别当前位置的控制措施与紧急情况恢复措施来分析危险源与潜在的有害因素,同时通过HSE关键任务活动维持这些措施。这种方法将危险源、有害因素、预防性控制措施、顶上事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