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地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质地貌;点析:1.要记住教材提到的几种岩石分别是哪种成因类型,六大板块的分布及边界,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教材提到的外力地貌的景观图片,从而作出准确判断。2.地壳物质循环图关键要把握岩浆喷发一定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都会形成变质岩;生物循环关键把握到植物和动物都会被微生物分解,分解的产物一定归还到环境,从环境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只能是植物。3.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高大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火山的爆发与分布时要说出具体的板块名称;要能把握不同的外力作用主要发生的区域。4.要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不同效果;要结合实例,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地形区进行地貌的成因分析,分析时要具体,要从内、外力两方面全面分析。;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地貌)的影响 ;回答:
1.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形式?
2.读岩石的种类
3.读地质作用的种类
4.读岩石的转化关系;★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1、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换而来;
2、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
3、沉积岩的形成伴随外力作用,
变质岩的形成伴随变质作用
4、凡是指向沉积岩或沉积物的箭头均为外力作用过程,其余的是内力作用过程
5、地质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在此过程中,矿物、岩石相互转化,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矿产。;
;地质作用;1、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
2、全球岩石圈被分成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板块
3、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如冰岛),多火山地震(识记两大火山、地震带,知道地震波的有关知识)
4、板块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移动;地质构造与地貌;1、背斜是储存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2、向斜构造盆地则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
4、修建地下遂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在向斜部位,有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
5、背斜轴部受张力而裂隙发育,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成本。
6、断层构造地带在断层线附近因强烈挤压使岩石破碎,地下水常在此出露,这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水库或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
;
;
;外力作用;河谷的演变;;移动沙丘的构造;
;
;
;自然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读图1,完成下列要求: ; 1、地形:
描述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根据海拔、相对高度等进行判定);地质地貌成因 ;区域定位;地质地貌成因 ;
;微生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水文;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固相、液相、气相俱全的一种独特的自然体 。
;影响因素:;土壤形成;
;
;1、地域分异的概念:;热带雨林气候;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 读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读图完成1~2题。
1.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2.③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荒漠、草原
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判读图中的三条曲线:雪线、温度、降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
B.岛状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
C.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南移
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南???是受山地的影响
2.冻土层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
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
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理】湘教必修1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课件)..ppt
- 【备战高考】014届高三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3 区域及其可持续发展(116张PPT).ppt
- 【成才之路】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2课 第1框.ppt
- 【备课参考】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ppt
- 【语文】201年高三一轮专题复习:专题12_古代诗歌鉴赏_第2节_鉴赏诗歌的语言.ppt
- 【高考调研】016届高三英语外研版总复习专题十四 特 殊 句 式.ppt
- 【素材资源】械素材_这个一般不分享.ppt
- 【步步高】2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教你另一种复习方式.ppt
- 一代皇兄是农.ppt
- 【步步高】2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