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天然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硕.pptVIP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章天然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硕

萜类化合物生物功能 a.抗生育活性 芫花酯甲(yuanhuacin)、芫花酯乙(yuanhuadin)均为引产药。 b.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 莪术醇(curcumol)治疗早期宫癌等。 c.驱蛔虫和杀虫活性 驱蛔素(ascaridole)、土木香内酯(costunolide)等。 d.抗疟活性 青蒿素(arteannuin)等。 e.神经系统作用 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内酯类化合物。 f.促进肝细胞再生活性 如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e)等。 g.降血压活性 闹羊花酶素Ⅲ(rhodojuponinⅢ)对重症高血压有紧急降压作用。 h.还有消炎、泻下、降血脂、降低转氨酶等活性。 上述化合物的碳干骨骼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异戊二烯单位主要以头尾相接而成的。 1、链状单萜 重 要 萜 2、立体结构: a.抗癌活性:喜树生物碱,长春花生物碱,三尖杉生物碱等; b.镇静、止疼: 吗啡,阿片等; c.消炎: 黄连素等。 d.止咳: 可待因等; e.神经中枢兴奋作用:烟碱,咖啡因等。 4、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生物碱与某些试剂可产生特殊的颜色称为显色反应。 1%钒酸铵/浓H2SO4 常用显色剂有: 5%钼酸铵(NH4)6Mo7O24·4H2O的浓H2SO4溶液, 甲醛浓H2SO4混合液,浓H2SO4、浓HCl等。 可卡因 红色 蓝色 吗啡 阿托品 棕色 应用:生物碱的检测和鉴别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几种生物碱 1、烟碱(尼古丁 nicotine) 存在于烟叶中,有剧毒。少量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量则抑制中枢神经,出现恶心、呕吐,使心脏麻痹以至死亡,吸烟过多的人逐渐会引起慢性中毒。  吡啶衍生物类生物碱 2、 麻黄碱(麻黄素 ) 我国特产中药麻黄的主要成分 盐酸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鼻黏膜肿胀及低血压等病症。 (-)-麻黄碱 (+)-伪麻黄碱 中药麻黄 非对映体 有机仲胺类生物碱 3、阿托品 来自于从颠茄、莨菪等植物中提取的莨菪碱。 硫酸阿托品作为抗胆碱药,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解有机磷中毒等,还用于扩散瞳孔。 莨菪烷类生物碱 5. 吗啡和可待因 吗啡,味苦,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有极快的镇痛作用,但易成瘾。临床上主要用于解除晚期癌症患者的剧烈疼痛。 可待因与吗啡有相同的生理作用,其镇痛作用较小,只有吗啡的1/4,也不象吗啡那样易成瘾。临床上主要作为镇咳剂。 海洛因,即二乙酰吗啡,不存在于自然界,其成瘾性为吗啡的3-5倍,严禁作为药用,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吗啡来自于罂粟科植物,是第一个被提纯的生物碱,人类最早使用的镇痛剂。 中药阿片(opium),俗称鸦片,是草本植物罂粟籽的蒴果浆液在空气中干燥后形成的棕黑色粘性团块。阿片中含20种以上的生物碱,其中最重要的是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等。 * * 第十七章 天然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 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有机成分,一般包括萜类、甾族化合物、生物碱、皂苷、黄酮、木质素等。 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具有抗疟活性,同时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调节功能。 黄花蒿 青蒿素 屠呦呦-2011年度拉斯克奖得主 一般指具有(C5H8)n(n≥2)通式及其含氧和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称为萜类。  因分子中含有双键,所以,萜类化合物又称为萜烯类化合物。 第一节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从植物中提取的香精油-薄荷油、松节油等,植物及动物体中的某些色素—胡萝卜素、虾红素等等。 1887年,Wallach提出”异戊二烯规则”,认为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可看作是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头尾相连而成的聚合体或及其衍生物。 280℃ 柠檬烯 一、结构和分类 1875年,Bouchardat曾将异戊二烯加热,通过D-A反应合成出存在于许多挥发油中的标准的萜类化合物--柠檬烯。 异戊二烯规则 萜类分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都是5的整倍数。 异戊二烯 头 尾 月桂烯 柠檬烯 姜烯 松节油 异樟烯 (二)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挥发油 15 3 倍半萜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30 6 三萜 植物胡萝卜素 40 8 四萜 橡胶、硬橡胶 >40 >8 多萜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20 4 二萜 挥发油 10 2 单萜 分布 碳原子数 (C5H8)n单位 分类 根据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 萜类化合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