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学说的提出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2)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1)“反满”,也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评价: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3)在一定程度上提出民族平等的思想。 2、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评价: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评价: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三民主义”评说 1911年4月,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5、进行武装反清斗争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绝笔《与妻书》,随黄兴进攻总督衙门,受伤被俘,从容就义,年仅24岁。 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林觉民 《辛亥革命》剧照 喻培伦:(1886年—1911年),清末民主革命者 ,自署名为“世界恶少年”。慷慨激昂陈述革命宗旨:“我头可杀,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尤其杀不了!”临刑前,他不断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1912年被孙中山先生追封为“大将军”。 革命实践 萍浏醴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武 昌 起 义 1、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昌首义:在革命形势已经成熟之际,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联合在武昌发动起义,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刘复基、彭楚藩为军事筹备员。 蒋翊武 孙武 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 清朝政府 革命党人 人民群众 空前孤立 鼓舞斗志 直接推动 “新 政” 预备立宪 黄花岗起义 收回利权 保路运动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爆发 汉口宝善里机关暴露后的当晚,设在武昌小朝 街85号的起义总指挥部等秘密机关多处同时被破 获,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相续被捕,当夜受 酷刑审讯,10日凌晨就义于督署门外。 图为三烈士就义照。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 等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湖北军政府旧址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晚年投资实业。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 武 昌 起 义 后 形 势 图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 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中国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