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神经系统医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二)神经纤维
1.功能:传导兴奋
2.传导兴奋具有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①直径 ②髓鞘有无
③髓鞘厚度 ④温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4.神经纤维的分类;(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 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1.结构
;; 2.经典的突触分类
;3、突触传递过程(电-化学-电传递)
;电-化学-电传递
;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 突触小泡释
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受体 突触
后膜去极化(超级化) 突触后电位;4.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释放:
兴奋性递质
突触后膜:
Na+(主)、K+通透性增大;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膜释放:
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
Cl- 通透性增大;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EPSP和IPSP的机制;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6.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布
2.突触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1.概念
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
①合成
②储存
③作用
④失活
⑤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
;(三)主要的递质
1.ACh:
(1)胆碱能神经元:
(2)胆碱能纤维及分布:
① 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②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③ 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④ 支配骨骼肌的舒血管神经 ; 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1)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2)肾上腺素能纤维及分布:
感神经节后纤维
(3)肾上腺素能受体
—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
①α受体( α1 α2 )
②β受体( β1 β2 β3 ); 3.中枢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
(2)单胺类: NE、多巴胺、5-HE。
(3)氨基酸类: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
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甘氨酸。
(4)肽类:阿片肽、脑-肠肽、下丘脑调节性肽等
(5)嘌呤类:腺苷、ATP。
(6)其他递质:组胺、NO、CO。;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中枢;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三、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①传入侧支性抑制;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②回返性抑制;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突触前抑制
①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