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史画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建史画图

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图2-2)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主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魏 以后又称(“坊”)。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 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 大兴城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随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所以隋时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 长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长安城内庙宇很多,长安街道虽宽,但全是土路,在解决城市排水和运输方面,也是不理想的。 但实际上一幢完整的住宅,往往是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印”内的房屋梁架则主要是穿斗式。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不得入内。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 后院是家庭服务用区,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做法比较规范化,且成熟。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声低、风沙少。 宫城内部仍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其中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用攒尖顶,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富于变化。 在中轴线的最后,有一区御花园,殿阁亭台作对称布置,了无园林趣味。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屋顶则按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等级次序使用,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 天坛建筑除上述大享殿(祈年殿)和圜丘两组以外,在其西侧有城堡式的斋宫一区,供皇帝祭祀前夕斋宿之用。宫周有两道壕沟与围墙环绕,并有军队保护。整个坛区久围另有两道 围墙,可见戒备之严。 图4-22天坛祈年殿外观 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使整个陵区具有宏伟、开阔的气势,选址极为成功。 十三陵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陵 各占一山趾,其陵门、享殿(祾思殿)、明楼的布置大体参照长陵制度,而尺度则较小。陵 思殿9间重檐庑殿。 陵的布置,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门。各陵碑都设在陵门外。 五台山在唐代已是我国的佛教中心之一。建有许多佛寺。面阔7间,进深8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庑殿顶。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金厢斗底槽”。柱身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及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间升高)。 斗中之柱头铺 (清称柱头科)与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区别明显。 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 和天花上的草 。脊 (宁《营造法式》中檩并用。下不施侏儒柱(清式之脊童柱)而仅用叉手(支托于脊 下二侧之斜撑,清代已不用),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 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屋顶高度与进深尺度之比)约为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生起,曲线。 柱高与面阔的比例略呈方形,斗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 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山门面阔3间(16.63米),进深2间4椽单檐四阿顶(即四坡顶,清称庑殿顶),举高约1/4。建在石砌台基上。平面有中柱一列,如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分心槽”式样。柱的收分小,但有显著侧脚。 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出二跳,清称五踩斗 )双 抄偷心造。 此门屋檐伸出深远,斗 雄大,台基较矮,形成庄严稳固的气氛,有比例和造型上是成功的。 观间阁进深4间8椽(14.26米)。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图5-9);内部3层 (中间有一夹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仍为“金厢斗底槽”式样,柱子权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梁架分明 及草 二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 在应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