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关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关系

?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显示印欧语族中的吐火罗人与克罗马农人均曾在今新疆地区繁衍生息数千年。 库车9世纪佛教壁画:左边是青眼赤须、眉骨粗硕的吐火罗供养人,与右边有着优雅地中海式容貌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商代甲骨文和《易经》爻辞中都留存着与西方强梁民族“鬼方”长年作战的记录,不少学者推测鬼方与吐火罗人有关。 《新唐书·西域传》提出“大夏即吐火罗” 。吐火罗(Tochari)一词,To即汉文的 “大”,“罗”为语尾,“火”相当于“夏”。 “大夏”“吐火罗”等等,是不同时代的汉文史册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译音而已。古籍有“大夏兹白牛”(《逸周书·王会解》)、“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山海经·海外东经》)、“齐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史记·封禅书》)等记载。 “大夏”之国,看似神秘缥缈,却方位清晰——在西边。 1980年,新疆考古所与中央电视台《丝绸之路》摄制组合作,组织考察队,在罗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铁板河三角洲发现了两处古楼兰人墓葬,并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她便是著名的“楼兰美女”。 由于罗布泊低凹、干燥、高热的地理环境,很多遗址的发掘都伴随着古人干尸出土。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大部分都具有鲜明的白种人特征。譬如距今3880 年的“楼兰美女”,头发棕黄,深目高鼻,望之与现代欧洲人几无二致。 1979年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原始社会氏族墓葬群发掘所得的一批遗骸,经鉴别,均属古欧洲人种,其中一具干尸曾作碳14测定,距今6400年;另一个头骨则与欧洲旧石器晚期克罗马农人(距今5万-1万年)十分相似。此外,罗布泊、哈密曾出土大批距今1万-7000年的细石器,其中的桂叶形石簇为克罗马农人的典型石器。 古楼兰国是《史记》、《汉书》所记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2 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联系欧亚的丝绸之路。楼兰“数为匈奴耳目”,遮杀汉使。公元前77年汉使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更立国主,改国名鄯善。公元5世纪末,“鄯善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楼兰古国沦为空城,逐渐被“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吞噬。直到上世纪初才由横越亚洲腹地探险的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楼兰曾使用过吐火罗语。吐火罗语是一种已消亡的原始印欧语,大量文献于20世纪初在新疆库车、焉耆、吐鲁番、敦煌藏经洞等地发现。 曾几何时,新疆大部分地区,以至甘肃敦煌,都可纳入吐火罗文化带。库车(古龟兹)的佛教洞窟壁画上准确反映出吐火罗人的印欧种族体质。德国学者克林凯特说:“在库车附近的克孜尔洞窟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吐火罗人是君侯供养人……是高大的白皮肤人物,有一部分是蓝眼睛红头发。”具有明显印欧人特征的“楼兰美女”生活于古印欧语系吐火罗文化圈中心,毫无疑问,这位“美女”的身份只可能是吐火罗人。 西迁以至远离中国 吐火罗人在西域从游牧文化发展为城邦文明,无论商、周、秦、汉多么强大,始终难以撼动其根本。直到匈奴崛起,称雄漠北,攻破月氏,大月氏与大夏才再次相率远徙,西逾葱岭,渡妫水(中亚阿姆河),从此离开中国,永远消失于汉人视野。随着数百年后西域诸国衰亡,吐火罗——大夏文明的影响亦泯灭无踪,徒然留下蒙古、新疆草原上的巨石墓葬、阴山、天山的双马神(吐火罗人崇拜的神,也就是史籍里的“龙”原型之一)岩画等历史遗迹,让我们抚今追昔,不胜唏嘘。 吐火罗人就是月氏 吐火罗人就是月氏,与南下建立贵霜王国的贵霜月氏同属月氏部落,月氏是汉人的叫法。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衰落以后,塞种人开始入侵巴克特里亚,接着月氏的贵霜月氏人(即大月氏)在张骞到达前征服巴克特里亚。按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的描述,在公元前2世纪“吐火罗人占领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在月氏人的统治下,因为月氏在西方被称为吐火罗人,所以巴克特里亚被西方称为吐火罗斯坦。公元3世纪以后吐火罗斯坦被萨珊王国的波斯人占领。因为巴克特里亚在被希腊入侵前就以地名“大夏(Amu Darya伊朗语音译,上古音dalgra)”的名称出现在汉字文献中,张骞达到月氏人的吐火罗斯坦后仍把当地称为大夏。8世纪后,吐火罗进入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时期。 新疆出土吐火罗语文献表明,吐火罗人讲印欧语系的语言。尽管他们居住在印欧语系东方语支(Satem)分布区,但是吐火罗语却具有印欧语系西方语支(Centum)许多特点,与公元前1650—前1190年小亚(今安纳托里亚)赫梯人讲的印欧古语密切相关。例如:两者都用—r—作为中间语态后缀。所以吐火罗人有可能是最古老的印欧人部落之一,早在印欧语系东西语支分化以前,他们就从原始印欧人部落中分离出来。 中国人的“西方”概念 张骞通西域。 《汉书》卷九十六上、下是“西域传” 玄奘:《大唐西域记》 《西游记》 蒋梦麟:《西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兴起的日文热、留日热以及译书热的情形,日本变成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中转站”,大量夹杂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