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中国八大菜系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完全西化的独院式“洋房” 新与旧、中与西 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特殊面貌。 废止缠足 为何改革开放前人们购物时要一些票证才能买得到东西?而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了呢?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回答: 改革开放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的。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周总理的睡衣》 雷锋(1940——196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国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休闲方式多样化,树立社会新风尚 外因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 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内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 西学东渐: (达标练习: 参见学案) 探究升华 结束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五四前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20年代婚纱在上海率先流行。新娘穿白色婚纱,新郎穿黑色礼服。特点是有傧相、双方父母及证婚人一起拍,地点为教堂。 20年代的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 在这张具有珍贵纪念意义的黑白照片上,却站着两对新婚夫妇。照片左侧是年轻的八路军干部孔原和他的妻子许明。而位于画面右侧的夫妇才是邓小平和卓琳。 40年代,地点从教堂转移到照相馆,也只有新娘与新郎2人了。 50年代到70年代,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年代,结婚照都是这个形式。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在照相馆假背景下又穿上了婚纱。 文革 农民手持铁锹的婚礼 思考:从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的变化,分析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 三次历史性巨变各指什么?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时期 项目 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 饮食 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 长袍马褂 布衣 洋布洋装、西服、粗布大衫、旗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