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研究论文.ppt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如何撰写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文献综述 问题提出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焦虑是以过分恐惧和担忧为主要体验的一组情绪障碍,是儿童期最为普遍的精神障碍之一 。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5%-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焦虑障碍问题(Costello Angold, 1995)。我国有焦虑情绪的小学儿童占24.78%,其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占5.67%(苏林雁等, 2003)。儿童期的焦虑障碍与多种生活领域的削弱相联系(如不良的学业成绩、同伴关系、行为失调等),若不给予较早的识别和及时的干预或治疗,会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期(Last, Hansen, Franco, 1997; Last, Perrin, Hersen, Kazdin, 1996)。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此外,焦虑障碍是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焦虑的儿童家庭花费(包括治疗费用和父母因陪同患儿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经济损失)为一般社区儿童的21倍之多(Bodden, Dirksen, B?gels, 2008)。鉴于全球儿童焦虑障碍的较高发生率和较为严重的危害性,探索影响儿童焦虑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缓解并预防儿童的各种焦虑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依恋是儿童与父母或者其他直接监护人之间建立的深层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亲子之间是否存在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与儿童焦虑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Bowlby,1973)。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焦虑水平较低,早期不安全依恋尤其是矛盾型依恋(ambivalent attachment)的儿童焦虑水平较高(Bar-Haima, Dan, Eshel, Sagi-Schwartz, 2007; Dallaire Weinraub, 2007)。表明早期的安全型依恋可能是儿童日后情绪适应的重要保护因素。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较多关注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对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6、7岁)焦虑发展的影响。Bowlby将依恋解释为一个终生建构的过程,考察儿童中期的依恋质量与适应状况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揭示依恋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效应。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已有探讨儿童中期亲子依恋及其影响的研究重在揭示母子依恋与儿童适应的关系(Brumariu Kerns, 2008; Granot Mayseless, 2001)。依恋理论认为,儿童能够同时与生活中的几个重要他人建立依恋关系,这些依恋对象按照情感联结的亲密程度等级排列(Kobak, Rosenthal, Serwik, 2005)。婴儿和学前儿童的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随年龄增长,父亲逐渐涉入儿童生活,成为他们的另一重要依恋对象和避难所(Wood Repetti, 2004)。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既有母子依恋与儿童适应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是否能够推广到父子依恋?根据鲍尔比的理论(Bowlby,1973),儿童早期发展的对自我/他人(主要是母亲)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型表征是后期依恋关系发展的原型(prototype),表明母子间与父子间的依恋关系存在一致性,或者说既有母子依恋与儿童适应的研究结果可推广至父子依恋。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然而,也有研究认为,父亲能够为儿童提供刺激性较强的玩具和游戏,父子依恋及其对儿童适应的影响可能与母子依恋有所不同(Diener, Isabella, Behunin, Wong, 2008)。Paquette(2004)甚至以父子间的激活关系(activation relationship)来区别母子间的依恋关系。同时,Bretherton(1985)指出,母子间与父子间的依恋性质存在不一致,1/3多的儿童(39%)与一方父母为安全依恋,与另一方父母为非安全依恋。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追踪研究 迄今为止,仅有少量研究比较分析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儿童适应的关系(Diener et al., 2008;于海琴,周宗奎,2002),鲜有研究考察儿童与父母双亲间依恋性质不一致对他们情绪适应的影响。本研究将在考察亲子依恋和儿童焦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以及儿童与父母双亲间依恋性质不一致对其焦虑发展的联合影响效应(joint effects),以期揭示以下两个问题:(1)母亲、父亲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