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 灣 心 理 諮 商 季 刊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20 12 年,4 卷4 期,14-36 頁 20 12, vol. 4 no. 4, pp. 14-36.
樂觀/悲觀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差異分析
黃韞臻 林淑惠*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比較樂觀、悲觀特質不相同的大學生在學習倦怠上的差
異情形。本文 以「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樂觀/悲觀量表」為研究 工具,以國內
10所大學學生 為問卷施測 對象,共得有效樣本1,932份,採用 SPSS 套裝軟體進
行資料的分析,所使用統計方法包含敘述統計、Pearson相關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ANOVA ,以及Scheffé事後比較法。主要獲致結果如下 :(一)高度樂觀大
學生較低度樂觀者有較低的人際疏離與情緒耗竭,但有較高的負面學習情緒;高
度悲觀者在各方面的倦怠感皆較低度悲觀者嚴重 ;(二)無論就整體或個別構面的
學習倦怠來看,四種組別中以高樂觀高悲觀組的倦怠感受最高,其次為低樂觀高
悲觀組。
關鍵詞:悲觀、樂觀、學習倦怠
黃韞臻 國立臺中科 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副教授
林淑惠*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副教授( suelin@nutc.edu.tw )
- 14 -
壹、緒論
在過去的研究中,倦怠主要針對專業助人工作者或工作中需與他人有密切互
動的從業人員為對象,其中又以社工人員、護理人員和教師受到較多的關注,然
而,研究(Balogun, Helgemoe, Pellegrini, Hoeberlein, 1996; Jacobs Dodd, 2003 )
發現,倦怠現象同樣出現在學生族群中。學習倦怠是職業倦怠的理論擴展,意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課業壓力、課業負荷,或其他個人心理層次上的因素,
以至於有情緒耗竭、消極態度,及個人成就感低落的現象(Balogun et al., 1996;
Lingard, Yip, Rowlinson, Kvan, 2007; Zhang, Gan, Cham, 2007 )。學業學習是大
學生主要的生涯課題之一,此議題往往關係學生的生涯滿意與自尊,亦是家長、
教師和教育單位關切的重要議題(林清文,2001 ),目前國內關於大學生學習倦怠
的研究較為缺乏,本研究欲藉實徵數據探討國內大學生學習倦怠行為,希冀研究
結果能提供學校輔導單位或相關領域研究者之參考及應用。
樂觀/悲觀是經常被提及的一種人格特質,係指個體對未知結果的生活事件做
出好壞預期的一種穩定傾向(Carver Scheier, 2002 ),樂觀者通常會對未知結果
的生活事件傾向做出好的預期,而悲觀者則相反。Scheier、Carver與Bridges(2002 )
綜合過去的研究指出,樂觀和悲觀在穩定的因應傾向及面對壓力情境所產生的因
應反應上均有差異,樂觀者偏向主動問題解決,悲觀者傾向逃避。洪瑞斌與陳怡
璇 (2009 )於回顧諸多職業倦怠的相關文獻之後認為,相關個人特質是影響個體
職業倦怠的重要前因變項,而個體的樂觀/悲觀風格即為其中一變項,亦即個體的
職業倦怠情況與個體的樂觀/悲觀傾向有關。由於學習倦怠是職業倦怠的理論擴展,
因此,研究者欲探究樂觀/悲觀的人格特質之於大學生,是否如同其之於工作者一
樣存在密切關聯,主要欲探究不同樂觀/悲觀取向的大學生在學業學習過程中的倦
怠感受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以往大多數的研究者將樂觀與悲觀視為一體兩面,簡單言之,就是將很不樂
觀視為等同於悲觀;然而,事實上,對事情不作正向的預期與對事情作負向的預
期兩者間應該還是存在著些許差異。因此,部分學者認為應該採取二向度的觀點
看待樂觀與悲觀,也就是將樂觀與悲觀視為兩個不同的,而不是單一向度的人格
特質;陸續出現的一些研究結果中,也發現樂觀與悲觀確實是相關但不相等的兩
種概念(丁明潔,2003 ;吳相儀、林耀南、陳學志、邱發忠、徐芝君,2008 ;Creed,
2002; Herzberg, Glaesmer, Hoyer, 2006; K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