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A心脏疾病-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风湿病(rheumatism) 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 最常侵犯心脏和关节; 病变以风湿性肉芽肿形成为特征; 多发生在5-15岁儿童,发病高峰6-9岁。 临床特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目前多认为链球菌胞壁中的M蛋白(M抗原)和C多糖(C抗原),与心、血管、关节、皮下结缔组织等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链球菌感染后诱导的抗M和抗C抗体与自身组织产生交叉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并产生活性物质,引发变态反应性损害。 二、基本病变 结缔组织变态反应性炎症 1.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浆液性炎或浆液性纤维素性炎。 2.特征性病变-肉芽肿性炎:表现为风湿小体形成. 典型病变进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变质渗出期 结缔组织粘液样变性,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纤维素样坏死),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持续时间;结局与进展。 (二)增生期(肉芽肿期) 特点:Aschoff body形成,具有诊断意义。 镜下: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边为不等量Aschoff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 风湿细胞单核或多核,枭眼状或毛虫状。 风湿细胞来源:病灶邻近巨噬细胞 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其存在提示有风湿活动。 持续时间 2-3个月 (三)纤维化期(硬化期) 纤维素样坏死物质渐被吸收,风湿细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Aschoff小体纤维化-小瘢痕。(维时约2-3个月) 上述整个病程约4-6个月。由于病变反复发展,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器官功能障碍 三、风湿性心脏病 (一)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部 位:最常侵犯二尖瓣 其次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爱累 急性期:受累瓣膜闭锁缘上出现疣状赘生物 (串珠状、粟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 与瓣膜粘连紧密)。镜下为由血小板 和纤维素构成的白色血栓。 病变后期:赘生物机化,瓣膜轻度纤维性增厚 慢性期:瓣膜明显纤维化、变形,瓣叶间 粘连,致瓣膜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二)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表现为间质性心肌炎-风湿小体形成(多位于间质小血管旁,梭形)。成人病变多为灶性;儿童常为弥漫性,心肌间质明显水肿,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 (三)风湿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 累及心包脏层、壁层,呈浆液性(心包积液)或浆液-纤维素性炎(“绒毛心”)。慢性者机化后可导致心包粘连(缩窄性心包炎)。 四、其他器官病变 (一)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 常累及大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多关节炎; 镜下: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浆液性炎症; 临床关节局部五大表现;病程短,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引起关节变形。 (二)风湿性动脉炎:可累及大、小动脉,受累管壁粘液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及炎细胞浸润。 (三)皮肤的风湿性病变 1、环形红斑 见于躯干及四肢;渗出性病变;风湿活动表现,具有诊断意义。 2、皮下结节 大关节伸侧面皮下;增生性病变。 (四)脑的风湿性病变:5-12岁,女孩多见;当病变侵犯锥体外系时,临床表现为“小舞蹈病”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心内膜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以心瓣膜上形成含有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赘生物为特征。 根据病情和病程分急性和亚急性两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细菌 (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球菌等)和真菌感染等。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手术和介入性治疗不断展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感染菌种有所变化。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 细菌入侵可自感染病灶(咽喉炎、扁桃体炎、牙周炎、骨髓炎等),也可因医源性操作(拨牙、心导管手术及心脏手术等)细菌入血侵袭瓣膜。 本病90%以上病例发生在心脏原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约80%有风湿心,8-15%有先天心),由于心内血流状态改变,内膜损伤,为细菌入侵提供了条件。但少数病例(2-10%)可见于无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急性感染者为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的并发症。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一)急性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 ※病变多在正常心内膜 ※多单独侵犯二尖瓣或主动脉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