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医 喘证
肺系病证第四节 喘证;【概说】
一、概念: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喘剧不解,每可由喘至脱。
《说文·心部》:“喘,疾息也。”疾,快速之意:息,一呼一吸称息。疾息,指呼吸急促。又说:“息,喘也。”
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症因脉治·喘证》:“喘者,促促气急,喝喝喘息,甚至张口抬肩,摇身撷(撷,“节”音)肚。” 撷,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纳物。撷肚,形容喘剧时腹壁肌肉紧张,随之而起伏的动作,也就是因气喘而腹部凹陷的意思。
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有轻重之别,可见于某些急慢性疾病病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论治的中心。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予以论述。
; 二、沿革
(一)、内经对喘证症状、病因、病位论述甚详
《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素问·大奇论篇》:“肺之壅,喘而两胁满。”喘息、鼻张、肩息均是指喘证发作时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喘息为轻,鼻张、肩息则重,并提示了病变主脏在肺。
;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与正虚的不同。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灵枢·本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均指外感致喘,属于邪实之证。《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秋脉……不及则令人喘。”《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此指内伤致喘,属于正虚。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提示喘证虽然以肺为主,但可涉及肾、心、肝、脾等脏。(《三因方·喘》概括地说:“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
;
(二)《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并列证治。
《金匮》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专篇。“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其中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证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主要分虚实两大证候,并列方进行治疗。根据病证不同列有辛温祛寒化饮的射干麻黄汤,祛邪蠲饮、寒温并用的越婢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豁痰祛浊的皂荚丸等方药。
; (三)金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点,辨证则以虚实为纲
认识到七情、饱食、久病、劳累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如《丹溪心法·喘病》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扬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症因脉治·喘》:“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尅削,元气大伤。”“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而喘作矣。”
《景岳全书·喘促》篇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喘证的辨证纲领。 《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讨论范围
由于喘证涉及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因此,它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致喘。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需审证求因,结合辩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进一步按照各个病的特点考虑处理,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临床上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均可按照本节辨证治疗。;【病因病机】
喘证的成因虽然很多,但概要而言,不外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所致。
; 一、病因
(一)外邪侵袭
1.风寒 多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2.风热 风热邪犯于肺,肺气壅实,肺失宣肃;或邪热内盛,蒸液为痰,痰热蕴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喘促。
《景岳全书·喘促》篇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胃也,非风寒则火邪耳。”风热犯肺→肺气壅实→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二)饮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19889.7-2022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7部分: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pdf VIP
- lesson8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ppt VIP
- 汽修资料-4JB1-VE泵柴油发动机维修手册.pdf VIP
- 2025年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第五章焦炭工业分析.doc VIP
- 初中英语语法专题(精品讲练结合附答案.pdf VIP
-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docx VIP
- 2025最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答案.docx VIP
- 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竞赛题库资料(职业技能竞赛通用)-600题(含各题型).pdf VIP
- ct室防护施工合同7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