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学常识4生态
作物与环境 第一节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一、生态因子 1、生态因子的概念 作物存在的生态系统称为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一样也是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组成。 农作物本身是这个系统生物因子中的一个种群。 与作物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统称生态因子。 第一节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一、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的分类 (1) 气候因子 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诸多因子,随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而变化。 (2) 土壤因子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结构、土壤温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等。 (3) 地形因子 高原、山地、平原、低地以及坡度的大小和坡向等。 (4) 生物因子 动物如哺乳动物、昆虫等,其中昆虫对作物影响较大; 植物中除作物本身外还有各种杂草 微生物中包括对作物有益的微生物和有害的病原菌等。 (5) 人为因子 栽培措施. 3、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1) 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 生态因子作用的主次效应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总有一、两个因子起着主导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因子则处于次要的地位。 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效应 当作物受到多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时,各个因子对作物的效应会表现出某种交互作用。 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有些生态因子,如光、温、水、气和土壤养分等(生活因子),能直接影响或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另一些生态因子,如纬度、海拔、地形等则是通过影响上述因子间接作用于作物。 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在农田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及其组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加上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对生态因子有不同的反应。因此,生态因子的作用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3、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2) 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的观点,即最小因子律。(限制因子) 条件: 第一,这一定律只有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 第二,必须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报酬递减律 从经济学移植到农业生产上。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增加的幅度却在逐渐减少。 3、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2) 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在最小因子定律的基础上,人们发现某些因子的过量也会成为限制因子。谢尔福德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的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 A 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也不同。 B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C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一些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缩小。 D 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宽的生物种,其分布范围广。 E 同一生物种内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会形成对多种生态因子的不同耐性范围,从而形成生态型的分化。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系指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 即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程度。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而季节性又是其核心。 作物各生育时期对环境有一个综合要求,不利的环境因子降低了其它适宜因子的作用,适宜的环境因子能部分弥补不利因子的不良作用。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就是每种作物具有的遗传、生理、生态等属性和环境相统一的特性。 一般生态适应性可分为:强、中、弱和不适应四个等级。 同一种生物(包括作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种以下) 不同种的生物(作物)在自然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生物(作物)类群,称为生活型。(种以上) 三、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1、环境因子在自然界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 2、采取各种“应变”措施,处理好作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既要让作物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又要使环境满足作物的要求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一、光照度对作物的影响 1、太阳光的性质 光是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辐射线。 太阳放射出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太阳光谱。 到达地球的太阳光谱范围是250~4000nm之间。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一、光照度对作物的影响 1、太阳光的性质 光的波长及其所含的能量对作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热效应:辐射是作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形式。太阳能被作物截获后大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于蒸腾以及维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班高中班主任培训 课件.ppt VIP
- 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的运用.pptx VIP
- 宝安区地图深圳市宝安区乡镇街道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地图PPT模板.pptx
- 儿童文学教程(第4版)课件 方卫平 第5--14章 童话 寓言---- 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 .ppt
- 一例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课件.pptx VIP
- 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方案.doc VIP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VIP
- 2025乌兰察布辅警考试真题.docx VIP
- 南山区地图深圳市南山区乡镇街道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地图PPT模板.pptx
- 2024-2030年中国精品咖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