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最经典商业间谍案(6页).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十大最经典商业间谍案(6页)

全球十大最经典商业间谍案   中侦网讯: 尽管信息仍未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台湾陶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惊爆的前经理涉嫌“商业间谍”案仅仅是商业竞争中的一个注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情报已然成为获取核心机密和知己知彼战术的延伸,惊人的利益诱惑让员工和雇主们屡屡铤而走险。而这其间表现的,已不仅仅是情报,还有战略和策略的思考——商业间谍战和反商业间谍战亦包含了企业战略战术的需要。上海侨报排行榜团队,希望透过十大商业间谍案的回顾,和读者一起谨记这些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   1 FBI参与的日美商业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   反商业间谍方:IBM公司   案例看点:IBM一战成名   1982年6月23日早7时,6名日本人被FBI警员押解。被逮捕的是日本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两家著名电气公司的6名雇员,另有12名雇员被美方发出了逮捕令,理由是“非法获取有关世界头号计算机生产商IBM的基本软件(OS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最新技术情报,并偷运至美国境外”。1983年2月,日立三菱公司在承认雇员有罪的前提下与原告方达成和解。经此一役,IBM的OS操作系统的著作权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得到了全面的承认。   2 杜邦公司诉克里斯托夫商业秘密侵权案   商业间谍方:克氏兄弟   反商业间谍方:杜邦公司   案例看点:商业机密至上   杜邦公司在德克萨斯的比尔蒙特开设了一家工厂,计划生产甲醇。由于工厂还在建设之中,厂房尚未加顶。1969年3月19日,受身份不明的第三人的雇佣,比尔蒙特的摄影师克里斯托夫兄弟驾驶飞机,在空中对杜邦公司的新建厂房进行了拍摄。冲洗后交给了身份不明的第三人。杜邦公司就对克氏兄弟进行起诉其商业机密。法院最终判决该公司正在建设的厂房属于商业秘密,克氏兄弟以不正当手段窃取信息,属于侵犯杜邦公司的商业秘密,同时要按照杜邦的要求披露其雇佣者。   3 宝洁联合利华商业间谍案商业间谍   商业间谍方:宝洁(P&G)公司   反商业间谍方:联合利华(Unilever)   案例看点:垃圾窃密   2001年初,宝洁(PG)公司和联合利华(Unilever)公司之间爆发了情报纠纷事件。   2001年4月,面对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强烈质疑,宝洁公司公开承认,该公司员工通过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途径获取了联合利华的产品资料,而这80多份重要的机密文件中居然有相当比例是宝洁的情报人员从联合利华扔出的“垃圾”里找到的。   后来,宝洁公司归还了那些文件,并保证不会使用得来的情报,沸沸扬扬的“间谍案”就此不了了之。   4 通用大众商业间谍案&G)公司   商业间谍方:通用   反商业间谍方:大众   案例看点:两巨头相争,难言谁获利   200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前主管被起诉。   据调查,他在1996年携带着通用的一些重要文件,包括新车型计划、供货价格和即将投产的一条新车型生产线的详细方案加入德国大众公司。有关方面认定,该名主管所带走的那些资料对大众有着重要的情报价值。最终,作为了结,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赔偿了1亿美元。   5 Oracle派私人侦探调查微软   商业间谍方:Oracle   反商业间谍方:媒体   案例看点:为达目的,无所不为   2002年,Oracle的CEO拉里。埃里森面对外界的追问承认,Oracle一直在雇用私人侦探调查微软的违法行为,比如派私人侦探去翻竞争技术协会的垃圾桶,试图找到微软公司向这个组织行贿以便影响其反托拉斯案审理的证据。   埃里森的做法暴露了企业竞争潜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尽可能多的获取外界的信息也是每家公司每天都必须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   6. 威盛涉嫌商业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威盛   反商业间谍方:友讯   案例看点:主角夫妇齐步登场   2003年12月5初,威盛董事长王雪红、总经理陈文琦被起诉,涉嫌派遣商业间谍盗取同业研发的电脑程序著作。检方认定,王、陈二与张至皓均为共犯,已涉嫌背信、违反著作权法等罪嫌,将王雪红、陈文琦夫妇起诉,并各要求判刑4年,涉嫌担任商业间谍的张至皓则被要求判刑3年。据传,此事后由威盛花费17亿新台币摆平。   7. 日本医学家窃密案   商业间谍方:高岛   反商业间谍方:美国检察部门   案件看点:商业间谍上升到国家政治   2001年5月,美国检察部门以阴谋罪、经济间谍罪和跨州运送盗窃财物罪等起诉高岛,并向日本方面提出了引渡高岛的要求。   美方认为,日本医学家高岛冈在离开美国时,从实验室带走了一些高尖端生物基因材料,并将这些材料交给他在日本东京任职的物理化学研究所,并且破坏了实验室里的一些生物材料,使该实验室两年来的研究全部化成灰烬。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