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血清胆红素 * 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为1.7~17.1μmol/L 未结合胆红素 占4/5 结合胆红素 占1/5 四、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 * 两种胆红素 (<1mg/dl) 项 目 游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别 名 非酯型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血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酯型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肝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未结合 结合 与重氮试剂反应 慢或间接反应 迅速直接反应 水中溶解度 小 大 经肾随尿排出 不能 能 通透细胞膜对脑的毒性作用 大 无 两种胆红素的区别 (二)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由于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化、排泄过程发生障碍引起的血浆胆红素升高,称高胆红素血症。 当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升高超过34.2μmol/L (大于2mg/dl) 时, 引起皮肤、粘膜、在部分组织和内脏器官及某些体液的黄染,这一体征称黄疸。 根据血清胆红素来源,黄疸可分三类(临床常用)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肉眼是否可见,黄疸可分二类 隐性黄疸:17.1 ~ 34.2μmol/L, 肉眼难于觉察 显性黄疸: > 34.2μmol/L,黄疸十分明显 黄疸分类 由于肝细胞破坏,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能力降低所致。 2.肝细胞性黄疸 是由于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所致。 1.溶血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压力增大破裂,致使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 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所致。 黄疸类型 发病原因 血 尿 粪 胆红素 未结合 结合 胆红素 胆素原 颜色 三种黄疸类型血、尿、粪的变化 正常 有 无或 无 少量 黄色 极微 肝前性 红细胞 增加 不变 无 显著 加深 破坏 或微增 增加 肝后性 胆管 不变 增加 有 减少 变浅或 阻塞 或微增 或无 陶土色 肝原性 肝细胞 病变 增加 增加 有 不定 变浅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①② * UDPGT UDPGA UDP 苯酚 苯-β-葡萄糖醛酸苷(醚型) COOH 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AT) 部位: 肝微粒体 葡萄糖供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 产物:各种葡萄糖酸苷 OH PAPS PAP O HO 雌酮 O HO3SO 雌酮硫酸酯 2. 硫酸结合反应 酶:硫酸转移酶 硫酸供体:3ˊ-磷酸腺苷5ˊ-磷酰硫酸 (PAPS) 产物:硫酸酯化合物 硫酸转移酶 磺 胺 乙酰磺胺 3. 乙酰基结合反应 H2N- -SO2NH2 -SO2NH2 CH3CONH- 乙酰转移酶 CoASH CH3CO~SCoA * 结合对象:各种芳香胺类 * 供体:乙酰辅酶A * 产物:乙酰化合物(其极性虽降低,但 活性或毒性也降低或消失) 4. 甲基结合反应 * 结合对象:各种胺类活性物质或某些药 物,如儿茶酚胺,组胺等 * 供体:S-腺苷蛋氨酸(SAM) 5. 其他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许多卤代化合物和环氧化物可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下与之结合,解除它们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甘氨酸结合反应:某些药物、毒物或内源性代谢物经此解毒。 三、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 解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度村镇(社区)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企业员工入职登记表.pdf VIP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docx
-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技术交底.docx VIP
- 压缩空气储能.pptx VIP
- 曹冲称象的故事(1)(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絮语文】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pptx
- 中职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第8课 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案 .pdf VIP
- T/CI 218-2023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点规划技术规程.pdf
- 2025年党建工作汇报总结及新年党建计划思路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