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文学 *文学体裁:散文、诗、词、曲、赋、戏剧、小说等 *由于受各时期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因而内容与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第三节 中国文化艺术常识 先秦:散文(诸子散文)、诗歌(诗经)为主 汉代:以赋和乐府闻名(贾谊、晁错为代表的政治文章;乐府诗)、富于文学性的史传作品 魏晋南北朝: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小说 唐代: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确立了后世文言文的文体模式 宋:词达到鼎盛时期 元:词、曲、戏剧、话本空前繁荣 明:小说兴起发展;戏剧取得新成就;小品文颇见光彩 清:各种文体无不具备;小说全面成熟期;对联的顶峰状态 1919年五四运动:文学内容及形式都发生巨大变革;使用白话文,成为变革主要特点;小说与戏剧得到充分重视,成为文学形式 20世纪30年代:中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 各期代表作家 屈原 司马迁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史记》 《早发白帝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离骚》 《长恨歌》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和(宋)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两宋词家豪放派与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 婉约派风格上阴柔婉约.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豪放派的题材以咏史、怀亲、议政、纪游等为主,他们把词作导向广阔的社会人生。风格上以豪放、激昂、沉郁为主.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主要有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等。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苏轼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水调歌头 〔宋〕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关汉卿 王实甫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西游记》 《水浒传》 《窦娥冤》 《西厢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吴敬梓 鲁迅 曹禺 老舍 郭沫若 莫言 《儒林外史》 《狂人日记》《呐喊》 《骆驼祥子》 《雷雨》《日出》 《红高粱》 《女神》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五、对联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特点 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正对、反对、串对)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 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国豪情西园雅集。 九曲清波,一帘梦影,楼台依旧好,且消受东山丝竹南部烟花。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协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二)对联的格式 1.对联的横额 2.对联的书写格式 千 年 古 树 当 衣 架 万 里 长 江 做 浴 盆 春 暖 带 云 种 芍 药 泽 以 长 流 乃 及 远 秋 高 含 露 摘 芙 蓉 山 因 直 上 而 成 高 二、戏曲 发展: 春秋——俳(pai)优舞者 汉代——“百戏”(说唱+舞蹈) 唐代——“参军戏”(歌唱+舞蹈+道白+表情动作) 北宋——“诸宫调”(连续描述一个故事) “杂剧”(许多演员共演歌舞+长篇复杂的故事情节) 元代—— 杂剧黄金时代(宋代诸宫调+杂剧)--关汉卿 明代—— “昆曲”出现--汤显祖《牡丹亭》 清代—— 戏曲普及、地方戏曲兴起 国粹“京剧” 鸦片战争后,中国戏曲进入了艰难的更新变革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戏曲与革命相结合 抗战开始后,戏曲的编演已表现爱国主义思想 1942年,延安成立平剧研究院 建国初期,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现代戏曲全面发展 京剧 源于“四大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功五法”: 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 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发(甩发)、步(台步)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当代最流行的剧中还有:昆剧、粤剧、评剧、黄梅戏、豫剧、粤剧。 (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