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进步—培训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外用药续筋接骨、生肌灭瘢 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逐渐发现一些药物外敷能促进骨折的修复和断筋的再生。这就是用药外敷以续筋接骨的含义。 《神农本草经》载续断、地黄等有“续筋骨”的作用,上述葛洪外敷治骨折的主要药也是地黄。 《小品方》用螃蟹外敷以续筋,对骨折的血肿主张用刀切开清除瘀血,再外敷大豆等药。 外用药以续筋接骨,源于外敷后能消肿止痛。汉代以前有消肿止痛的药物己为人知,晋代又有新的实践经验。 葛洪介绍用肥猪肉炙热敷,或用马粪煮水热敷血肿处。《深师方》用生附子酒浸后制膏外敷骨折以止痛。 葛洪还应用蛇衔膏外敷使断指再植成功;他对金疮的治疗就主张用蛇衔膏外敷,主张常备“冶葛蛇衔膏”以随时用治金疮外伤。 这个时期外用药的另一特点:是广泛应用外敷药以解毒、生肌祛腐、收口灭瘢。 如葛洪“莽草膏”选用乌头、莽草,羊踯躅为膏,手摩止痛;用雄黄、雌黄、水银炼丹,治一切恶疮;或用野葛、黄连、黄柏、雄黄、铅粉、大黄等合膏,外治创口恶疮等。《刘涓子鬼遗方》的生肌膏;还用鸡屎白、芍药、白蔹、白蜂、鹰粪白、衣中白鱼为粉,取名“六物灭瘢膏”;《小品方》用辛夷、白附、细辛治瘢,都是继承和发展了《五十二病方》治瘢经验。 葛洪的“冶葛蛇衔膏”、“雄黄膏”、“神黄膏”是后世清热解毒的主要外用药;刘涓子生肌膏的药物,是后代生肌方剂的基本药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的“生肌玉红膏”就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葛洪在《肘后方》和《抱朴子》里已介绍了用松脂炼膏及水银、铅粉的炼丹方法。丹膏的运用,也促进了外用药的进步。 第三节 筋骨痹、腰腿痛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一、筋骨痹 (一)温经活血止痛的内治法 晋代治痹痛,方药用得较多者是温经活血方。从葛洪《肘后备急方》选用治痹痛的“虎骨膏”、”莽草膏”、“丹参膏”、“独活酒”和“金芽酒”就是运用辛热通经止痛的乌头、附子、莽草、细辛、踯躅花等;用丹参、地黄、芍药、当归、牛膝、人参等活血;用独活、秦艽、羌活、蜈蚣、地龙等驱风湿、通经络。 (二)内外兼治的方药疗法 葛洪治痹的处方多是“摩膏”,如“丹参膏”、“莽草膏”,外用内服结合。 摩膏的运用始于战国,《内经》称“药熨”,兴于汉代,遂称“膏摩”,晋代广泛运用。 葛洪治痹痛,推崇酒剂;对于药膏也主张制膏前先酒浸,或者用酒送服。说明了他的治疗原则是以活血为主。 二、腰痛、腰腿痛 葛洪认为:腰腿痛是“肾气虚衰而当风卧湿”所致。他选用的方药,是“独活寄生汤”的基本方。《肘后备急方》载述:“治肾气虚衰,腰脊疼病,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流入腿膝为偏枯冷痹,宜速治之方:独活四分,附子一枚炮、杜仲、茯苓、桂心各八分,细辛五分,干地黄十分。” 葛洪还运用干漆、巴戟、杜仲、牛膝、桂心、狗脊、独活、五加皮、萸肉、淮山、防风、附子等蜜丸治肾虚冷腰痛阴萎。 用桂、丹皮、附子为末冲酒,或一味鳖甲或鹿角、鹿茸冲酒治急性腰痛不得俯仰。 葛洪首次运用酒调杜仲敷治疗外伤腰痛。 第四节 骨痈疽、骨肿瘤治疗的进步 对痈疽的治疗运用了外消、内托、排脓、追蚀、生肌和灭瘢的疗法,对骨痈疽和石痈等都按适应症分别施治。 用药物外敷、外洗促使痈肿消散是传统的方法。葛洪用黄柏末、吴茱萸、姜、蒜等外服,用独蒜灸、杨柳皮煮汤熨等法消散肿痛。《深师方》介绍用石灰、湿桑灰、柞栎煮汤淋洗或外敷,“亦疗瘤,石瘤,药敷之皆愈。”。《小品方》用甘草或芒硝煮水淋洗治代指(急性骨髓炎)。还主张用赤小豆薄涂令消散,创著名的“白麦饭石散”,鹿角、白敛、煅麦饭石为末和酒调敷痈上。 《小品方》治附骨疽:“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芦汤下之,傅小豆,薄得消也。下利利己,虚而肿处未消者可除大黄,用生地黄及干地黄也。热渐退,余风末歇者,可服五香连翘汤除大黄也。余热末消,可敷升麻膏。 《鬼遗方》介绍用“次兑膏”或“五黄膏”(雄黄、雌黄、黄连、黄柏、黄芩、青木香、白芷、头发、丁香、狼跋子)外敷消散,用“木占斯散”内服消肿排脓。论曰:“凡痈,高而光大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者,不须攻之(切割),但以竹叶黄芪汤申其气耳;痈平而痛,八味黄芪傅之;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疮熟也,须针之,针法要脓,以急消息;五日后,痛欲著痂者,即服排脓内塞散;破后败坏不差者,作猪蹄汤洗之;“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傅食肉膏散,恶肉尽后,傅生肉膏散,及摩四边,好肉速生。” 对石痈的治疗,主张以内托外消为主。《集验方》治石痈:“疗之法,当服酒,非酒即药势不宣,但当稍饮取令相得和散便止。凡痈肿有肥人用贴宜栝楼根,和平体宜赤小豆贴方。” 在排脓之后,认识到必须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死骨。 由于这时期麻醉法尚不健全,多应用药物外敷行追蚀,于是积累了追蚀法的经验。 如《范汪方》用“飞黄散”:“疗缓疽恶疮,食恶肉尽。取丹砂著瓦盆,纳雌黄、著中央磁石、北曾青、东白石英、上石膏、次钟乳、下雄黄、复云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