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精要—培训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适用人群】适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人群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3)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 (4)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2、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最好每天量血压; 冠心病患者警惕寒冷侵袭; 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保暖;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溢血、脑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中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一数据也在发生着变化,中风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3、中风 预防措施: (1)不要忽视中风发作的早期信号: 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欲吐;“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 (2)掌握中风突袭的应对策略 轻度中风: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须赶快去医院就诊。 重度中风: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时,家属应尽快送病人到医院抢救,越快越好,早一分钟到医院,病人的治疗情况就会好很多。脑梗死在发生3到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寒冷的冬天,是中老年人心脑肺等重病的好发季节。当患这些疾病时,一般常有信号(先兆),患者或家人若能认识这些信号,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后将大为改观,故学会识别重病信号非常重要。 4、多种急症的信号 (1)急性心梗的发病信号 疼痛的变化。如果近期心绞痛发作变得频繁,或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就要看作是急性心梗的先兆。或者,过去无心绞痛的人,突然出现心绞痛,并伴胸闷、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有死亡将至的恐惧感等症状,也是急性心梗即将来临的先兆。 表现异常。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力下降、难以形容的胸痛、咽部异物感、原因不明的牙痛、突发上腹部剧疼、严重胃烧灼感、骤然反酸、脉搏细弱跳动无规律、瞬间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和神志恍惚等,即使无心绞痛,也很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先兆。 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尚平稳,现血压逐渐或突然升高,达高压180毫米汞柱、低压130毫米汞柱以上。 有越来越重的头痛,走路不稳,脚似踩棉花。 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以及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抽搐。 (2)高血压危象的发病信号 心脏病患者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稍做轻体力活动即感心慌、气短、脉跳增快,休息后呼吸和脉搏恢复到正常其所需的时间比平常慢。 尿量减少,体重增加,下肢出现轻度水肿。 夜间睡眠时须垫高枕头才感觉舒服,睡眠中常因气短而憋醒。 (3)心力衰竭的发病信号 心跳有停顿或胸内撞击感,并有心慌、憋气、头晕、疲倦无力等;有的还可突发抽搐、不省人事。 (4)严重心律失常的信号 原有肺部疾病,逐渐或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指甲、耳廓发紫,同时伴头胀、精神不易集中、智力减退、夜间失眠、白天嗜睡、烦躁不安和肢体无意识动作等。 (5)呼吸衰竭的发病信号 冬季养生精要 马烈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前 言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天,“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中,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进行养生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冬季起居作息要合理安排,并且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又很容易外感,还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1、起居常规 (1)衣着方面 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地为好,和暖贴身,外衣要稍宽大,鞋袜也须稍大一点, 尤其要注意暴露在外或血液循环较差的耳、鼻、唇、手、脚、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注意:不可暴暖,尤忌炙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肚背。 (2)冬季取暖 取暖方式较多,应因地、因人制宜,选用柴、煤、气、电等能源。 注意:头不能正对热源,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5℃~23℃左右即可,不能太高;注意取暖安全,尤其是用燃烧柴、煤、气等方式取暖的地区,重点预防煤气中毒和火灾。 冬季应多晒太阳,多接触阳光。 冬季临睡前用热水烫烫脚,水温以不低于45摄氏度为宜 。 房屋应定时通风,每日2~4次,至少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