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血与血浆衍生物的临床应用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份血与血浆衍生物的临床应用2

潘铭 主任医师 武威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肿瘤内科/输血科主任 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甘肃省血液学会委员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甘肃省抗癌协会理事 甘肃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威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主任委员 成份血与血浆衍生物的临床应用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 血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血浆衍生物(plasma derivatives) 即血浆蛋白制品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浓缩物等。 人造血 血荒 各国研究 希望与未来 WHO输血安全三大战略 世界卫生组织为输血安全提出了三大战略,即挑选安全的献血者、严格筛查血液以及临床合理用血。 挑选安全献血者首推无偿献血,这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性高于有偿献血者5~10倍,而且重复献血者的血液更为安全。所谓重复献血者(或称低危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三次血并保持每年献血一次的人。 WHO输血安全三大战略 严格筛查血液则是排除病毒阳性血液,避免携带病毒的血液应用于临床而使受血者感染,提高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临床合理用血就是只给确实有输血指征的病人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摒弃错误输血观念,大力开展成分输血,提倡自身献血。 聚焦最新输血观念 全血不全 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 尽量减少白细胞输入 输血有风险 亲属间输血不安全 大力提倡自身输血 输血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全血不全 以前的老观念认为输血就是输全血,认为全血中包含所有的血液成分,其实不然。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在4℃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存作用。因此,全血并不全。另外,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不足一个治疗量。 2、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 陈旧的输血观念认为输血越新鲜越好,恨不得要输刚抽出来的热血。其实不然。现代输血不仅提倡成分输血,而且提倡输注保存血,通常输注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这是因为某些病原体在保存血中不能存活。梅毒螺旋体在4℃保存的血液中存活不超过48小时,而疟原虫则保存两周可部分灭活。输注保存血还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血液进行仔细检查、严格筛查、因此通常输注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 3、尽量减少白细胞输入 尽量减少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已成为现代输血的新观念。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物,一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可通过白细胞的输入而感染受血者,如巨细胞病毒、HIV等。临床上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常可引起多种的输血反应,包括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提倡给患者输注白细胞过滤后或少白细胞的成分血更安全。 4、输血有风险 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输血可能传播多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窗口期的原因。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患者后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标志物前的这段时期。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存在病毒血症,但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HCV抗体、HBsAg的窗口期分别为22天、70天和56天。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病毒、梅毒、疟疾和细菌等,其中病毒是对输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病原体。目前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西尼罗病毒等。由于病毒在各种血液成份中分布不均,因而传播病毒的危险性并不一样。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安全。 4、输血有风险 输血还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如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等。 应摒弃的陈旧的错误输血观念,包括营养血、人情血、安慰血,只给确实有输血指征的患者输血。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提倡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从而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5、亲属间输血不安全 有人认为输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某重程度上讲,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间输血后并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大的多。当供血者和受血者的HLA单倍型相同时,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输血后把供血者的血液误认为是自身的血液,不予排斥。而供者血液进入受血者体内则把受血者的淋巴细胞辨认为非己,予以排斥,从而导致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直接提供的血液。 6、大力提倡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也就是俗称的血液银行,是指术前患者将自己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应用。自身输血主要分为三种:贮存式、稀释式、回收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