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纯培养生长曲线及繁殖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一)温度 2、湿热灭菌 相同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效果更好: 热的水蒸汽穿透力强,更易于传递热量; 蒸汽液化放出大量热量; 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氢键等结构; 湿热对一般营养体和孢子的杀灭条件: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5-10分钟; 酵母菌和真菌的孢子:用80℃以上温度处理; 细菌的芽孢:121℃处理15分钟以上;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一)温度 2、湿热灭菌 1)巴斯德消毒(pasteurization) 60-72℃处理15秒至30分钟 2)煮沸消毒 3)间歇灭菌(fractional sterilization OR tyndallization) 4)常规加压灭菌(autoclaving) 5)连续加压灭菌(continuous autoclaving ) 121℃,15分钟; 115℃,30分钟; 135-150℃,5-15秒,工业上发酵培养基 135-150℃,2-6秒,牛奶或其它液态食品 (超高温灭菌)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一)温度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2、湿热灭菌 (一)温度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二) 辐射作用 辐射灭菌(Radiation Sterilization)是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 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用于灭菌的电磁波有微波,紫外线(UV)、X-射线和γ-射线等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三) 过滤作用 空气和不耐热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 棉花、玻璃纤维或石棉 滤膜 核孔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三) 过滤作用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专性好氧菌、 兼性厌氧菌、 微好氧菌、 耐氧菌、 专性厌氧菌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四)氧气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四)氧气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五)高渗、干燥、超声波等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四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性状稳定的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则 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影响微生物菌种稳定性的因素: a)变异; b)污染; c)死亡;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 原有典型性状的菌种。 2)有意识地利用微生物会发生自发突变的特性,在日常的菌种 维护工作中不断筛选“正变”个体。 大量群体中的自发突变 菌种的复壮: a)纯种分离; b)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菌种衰退的特点: 二、防止衰退的措施 1)减少传代次数;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3)经常进行纯种分离,并对相应的性状指标进行检查;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三、菌种保藏 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变、不乱 基本要求: 基本方法: 生活态 休眠态 培养基传代培养 寄主传代培养 冷冻 干燥 斜面、平板 液氮、低温冰箱 沙土管、冷冻真空干燥 个人体会: 1、大量菌株的保藏一定要做好编号。 2、菌株保藏的位置要做好记录,具体到每个保种管。 3、每个菌株至少保存两套,重要菌种多备份。 有条件的话,两套菌种放置在不同位置。 4、有条件的话,采用多种方式保存。 5、做好菌株保藏相关记录,可以电子化。 6、菌株取用要有记录。 三、菌种保藏 三、菌种保藏 1、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几个著名的菌种保藏机构: 2、NRRL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心 3、DSMZ (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 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4、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5、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三、菌种保藏 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往往对不同的保藏方法有不同 的适应性,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方法能被证明对所有的微生物均适 宜。因此,在具体选择保藏方法时必须对被保藏菌株的特性、保藏 物的使用特点及现有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微 生物菌株,则要尽可能多的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保藏,以免因 某种方法的失败而导致菌种的丧失。 本章思考题: 1、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对 发酵工业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2、抗生素杀菌或者抑菌的原理有哪些? 细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709-2011 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pdf VIP
- 压力性损伤护理与管理能力提升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三位一体煅烧炉生产无水氟化铝工艺说明 .pdf VIP
- 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护理查房.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PPT课件.ppt VIP
- 2025年航空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docx VIP
- 50045 GBJ45-8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df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