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轼词中几个意象看其贬谪心态 毕业论文.docVIP

以苏轼词中几个意象看其贬谪心态 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苏轼词中几个意象看其贬谪心态 内容摘要: 本篇论文以宋代的词学家苏轼的词作为范围,对其词作中出现的明月、孤鸿、风雨三个特殊意象展开描写论述,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词作与意象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诠释。通过对这几个意象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词人身处贬谪时期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理想。 关键词: 月 孤鸿 风雨 失意 苦闷 孤独 排挤 一、引言 诗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感情并不是诗,从感情诗,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的创作离不开意象,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中的多种物象相交相融,相契相合,逐步地臻于统一,在勾画出整个诗篇脉络的同时,创造出“意与境谐”的的艺术境界。 (一)、明月意象 明月意象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历代的诗词曲赋中,明月意象“大放异彩”,让文人百写不厌。清代黄宗羲一语道破:“好诗多在月明中。”①在苏轼的词中,有大量的月意象,他一生咏月、赏月、问月,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正是他仕途上不如意的时期,由于当时变法派当政,他的改革意见不被采纳,且感觉朝内政治争斗激烈,受到外放冷遇,于是他在丙辰(熙宁九年)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大醉。作者在全词一开篇就问“明月几时有?”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问话?在词人心中,月亮是光明、高洁的象征,苏轼通过问月来试问社会上正直的人和事还有多少?“天上宫阙”有隐喻朝廷之意,“高处不胜寒”,暗含朝廷难处之慨,他当时既不能“致君尧舜”,兄弟又不在身边,政治关系和血缘亲情都得不到慰藉,双重的人生失意使他不禁在月下“把酒问青天”。他既向往超凡脱尘,又担心高处孤寒,处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他乘醉在天上和人间徘徊,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间”、“忠爱”的政治性寄托上来。他为什么会在矛盾中作这样的选择呢?因为他自幼学儒,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是他一生立身处事的根本。儒家的人生态度基本上是就积极用世的,它以修身为出发点,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苏轼虽然很羡慕陶渊明,有“归隐”的思想,但由于他对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很深,终究没有归隐。 中秋明月的美好寓意与坎坷不平的人生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一生充满波折,政治生涯、家庭生活的憾恨悲愁,使他再次问月“何时长向别时圆?”当他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心头掠过一丝忧伤,这些都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他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进行类比,通过月展开对人生命本质的探究。由于诗人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的处事态度,所以在词的收尾处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词人一个良好的祝愿,把平安、幸福、安康献给弟弟苏辙,并以共勉。既然人长团圆月长圆不现实,既然“此事古难全”,就不必徒然忧伤,而应该应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苏轼正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来感悟人生的道理,人的悲欢、月的圆缺,自然规律从来就是如此,于是以旷然自得、乐以忘忧而收结。 苏轼写词的月意象除了单独存在之外,还有着独特的意象系统,通过对他360首词的阅读,我总结了一下,他写词中的意象系统主要表现在“江、月系统”。苏轼词中的“月”大多时候是和“江”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后夜松江月满”(《如梦令·题淮山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他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中的“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等。在这些词作中,“江”和“月”紧密相连,合二为一。江是很宽阔的,一眼望不到边,,江水清澈而平静,明月倒映在江水之中,画面幽静而美丽,使得烦恼抛之脑后,一切杂念都不存在了。“江”因其气势而使词境开阔,“月”因其灵妙而使词境空灵,江月的结合很完美,把诗情、画意、哲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词人一生的波折不断,命运多舛,把天上的“月”与地上的“江”结合在一起,用“江月”、“江水”可以用来洗涤心胸、排遣胸中苦闷,消解诗人人生的悲剧意识。 另外,苏轼词中的月意象与人之间还存在着亲和关系。他一生是孤独的,以月为友,与月为伴,他把月当作与自己同等的存在。月是孤独的,同时它也是皎洁的,这正与苏轼高尚的品质相似。例如作品《西江月·黄州中秋》中的“月明多被云妨”。当时苏轼被贬到儋州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心中不免有一些感慨,正值秋季,万物凋零,诗人想到自己的人生也不过如此,凭添了一些孤寂和愁绪。云遮月本是很正常的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这里却意义不同。明月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云则指的是小人,诗人没有得到重用,并不是因为自身的才学问题,而是因为在朝中政局中小人当道,自己被小人排挤,正直之声不能上达。诗人借用云妨明月来比喻自己被小人陷害,正是因为二者有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