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松 - UCSB Math Department.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晓松 - UCSB Math Department

林晓松 林晓松(1957~2007),江苏苏州人。拓扑学家。 1982 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 (现苏州大学)。1984 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 校留学。 1988 年获博士学位。 1988 至1995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副教 授。 1995 年到加州大学河畔分校任副教授,于1998 年升为教授。 2007 年因病 在加州河畔市英年早逝。 学术生涯 林晓松于1957 年7 月27 日出生于上海淞江, 成长于江苏省苏州市。他父亲是一位 苏州市领导。 高中毕业后正值文化大革命,林晓松在苏州一家钢铁厂工作了三 年。 在钢铁厂期间,他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来因为他显露出的文学才华, 他被工厂调去做写作宣传工作。他的书法达到专业水平。 1977 年恢复高考后,林晓松于1978 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 林晓松的第一志愿是 化学,但却被分配到了第三志愿的数学系。 由于南京邮电学院师资不足,林晓松 的前三年是在苏州师范学院度过的。 在大学第三年时,林晓松对数学发生了浓厚 的兴趣,一位高老师鼓励他去考研究生。 在南京莫愁湖和女朋友一次划船时,林 晓松立志报考北京大学。 由于学校无法开设像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这样的必考课 程,林晓松自己买书自学。 1982 年元旦,林晓松获悉自己如愿以偿,被北京大学 录取,师从姜伯驹先生。 在北大的两年,他和田刚、吴英青合住一个宿舍。晓松很快对纽结产生兴趣。 他 经常一个人长时间躺在床上,估计是在想像各种各样的复杂纽结。 晓松不仅拓扑 出色,其他学科同样优秀。 在读硕士其间,P. Griffths 在北大讲代数曲线,他和田 刚考得最好。 1983 年夏天,北大数学系推荐最好的四位学生赴美读博,田刚和晓 松作为最好的两位被选中。 晓松和田刚也都去了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分别师 从M. Freedman 和丘成桐. 1984 年夏天,晓松和田刚乘同一班飞机赴圣地牙哥, 去机场接他们的是曹怀东。 在圣地牙哥的第一年,他和田刚合租一个公寓, 他们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到了周 末, 他们会选一个下午给家里写信。 晓松在出国前就已成家。 到美国后才知道 夫人何坚品怀孕了。当孩子出生时, 林晓松和何坚品之间隔着茫茫的海洋,所以 他们给儿子取的中文名字是林海坚。 1984 年的圣地牙哥聚集了 Freedman, R. Hamilton 和丘成桐等著名几何、拓扑学 家。 1982 年 Freedman 证明了四维的拓扑庞加莱猜想。Hamilton 也发现了 Ricci 流。 G. Perelman 在 2003 年用 Ricci 流证明了三维的庞加莱猜想, 这是后话。 1984 年8 月到1985 年7 月,在柏克莱数学研究所(MSRI) 举行了低维拓扑年。 每 逢有重要活动, 晓松都会去柏克莱 (Berkeley) 参加, 大多时候他和王诗宬住在一 起。低维拓扑年中,Freedman 的工作是主要的讨论方向之一。 晓松迅速进入研究 状态,投入了低维拓扑的这个前沿方向,开始了硕果累累的数学生涯。 晓松的第一篇数学文章1986 年发表在中国数学年鉴上, 他给出了两个拓扑定理的新 证明。到了圣地牙哥,他与Freedman 合作研究的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 (A,B)-slice 问题。 这次经历是晓松数学生涯的转折点。晓松其实是Freedman 的第 一个研究生。Freedman 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家。开始,他根本不知道怎样带学 生,也不知道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他的主要活动就是每周的两次讨论班,每次 可以从两小时到四小时,甚至更长。 除此之外,晓松和Freedman 每天长谈,经 常夜里Freedman 还打电话与他讨论。 很多时候晓松第二天早晨就有好的进展。 与此同时,晓松还替Freedman 给别的数学家讲授三维拓扑。 1986 年夏天,国际 数学家大会在柏克莱召开,Freedman 也因对四维拓扑几何的贡献而荣获菲尔茨奖 (Fields Medal) 。 晓松和Freedman 的研究正是这项工作的继续。 他们的主要工具 是J. Milnor 在1954 年引进的环链同伦(link homotopy) μ-不变量。 Milnor 在他的文 章中遗留下一个问题: 怎样把环链在同伦等价关系下进行分类。 1985 年秋天,N. Habegger 到了圣地牙哥,开始与晓松合作。1986 年秋晓松和Habegger 完成了这 个分类,并给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