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物理性职业危害1018.pptx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性职业危害1018

;在生产劳动场所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或有害作用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的特点;内容提要; ;1、生产性噪声及其分类;(1)按产生机制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的撞击、摩擦、传动而引起,如纺织机、电锯、冲床、破碎机等发出的噪声。 流体动力性噪声:由空气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如鼓风机、空气压缩机、汽轮机等发出的噪声。 电磁性噪声:由电磁的空隙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如发动机、变压器发出的噪声。 (2)按存在状态 连续声: 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 5dB 非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 5dB 间断声(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的噪声;2、噪声的危害;噪声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长期作用的结果,是法定的职业病。 听力的损伤有一个从生理改变到病理改变的过程。首先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其次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爆震聋(新增),暴露于瞬间发生的短暂而强烈的冲击波或强脉冲噪声所造成的中耳、内耳或中耳及内耳混合性急性损伤所导致的听力损伤或丧失。;土地规划 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制为85dB (A) 根据等能量原则,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 (A) 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 (A)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中规定了不同施工阶段与敏感区域相邻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噪声限制。;可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 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及其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振动 若工艺过程允许,噪声源应移至车间外或更远的地方 合理配置声源,将强度不同的机器分开放置;车间内表面装饰吸声材料 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将声音隔离 采用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用于降低风道和排气管的动力性噪声 安装隔振或减振装置降低通过固体传播的噪声;对于产生噪声的生产线,可使用吸声材料墙和吸声隔板减少噪声,并将产生噪声的区域与相邻区域分隔开,预防噪声对相邻区的干扰。;通过密闭、隔离、覆盖噪声设备,或者佩戴护耳器保护双耳。;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超过卫生限值,采用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有效个人防护措施,如隔音耳塞、隔音耳罩、隔声头盔等,其隔声效果可高达20~ 40 dB。 ; ;;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频率范围在1~20Hz。 接触机会: 运输工具:汽车、火车、轮船等 振动台及其他重型机械: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采矿船等 农业机械: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 ;又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频率范围在20~1000Hz。 接触机会: 锤打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空气锤、风铲、捣固机、铆钉机等。 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 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2、振动的危害;前庭神经刺激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消化系统:分泌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胃下垂 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肌缺血 生殖、内分泌系统:月经周期紊乱,流产率增高等 腰背痛、椎间盘脱出、脊柱骨关节病变患病率增加 视物模糊、视觉分辨率下降、作业能力下降;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能伴有手、臂骨关节-肌肉损伤的疾病。;3、振动的防治;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规定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振动强度以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计算,不得超过5m/s2。 在日接振时间不足或超过4h时,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4h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 ;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改善作业环境,控制车间温度 完善工作制度及轮换工作制度 定期体检,做好振动病的早期防治工作 ; ;1、高温作业及防护;高温作业及其类型;;高温作业的危害;高温作业的危害;柳钢高温作业危害调查; ;高温工人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同工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职业性中暑;;中暑类型;加强领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