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鼻喉耳-头-
先天性耳前瘘管 一、概念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1、2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鳃沟封闭不全所致。 二、临床表现 1、瘘口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 2、单侧或双侧; 3、挤压有干酪样分泌物从瘘口溢出; 4、平时无症状,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 5、形成囊肿或脓肿、脓瘘、瘢痕。 三、治 疗 1、无感染史者,可不作处理; 2、急性感染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如脓肿形成,切开排脓; 3、手术切除。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一、概念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廓损伤后在软骨和软骨膜间有脓液形成,可引起较严重的疼痛并可导致软骨坏死及耳廓畸形。 二、病因 1、外伤、手术、冻伤、烧伤、耳针感染等。 2、最常见致病菌:绿脓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临床表现 1、早期多有耳廓灼热感、肿痛感; 2、病情发展快,疼痛迅速加重,且持续不止,病人日夜不安,尤以夜间为甚,一般止痛药片无效; 3、常有全身不适,体温升高; 4、检查:耳廓呈弥漫性褐红色肿胀,失去正常轮廓,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甚至破溃出脓;外耳道口肿胀闭塞致听力障碍。 后期遗留所谓“菜花耳”畸形。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有明显的耳廓红肿、触痛及迅速出现软骨坏死、化脓症状诊断。 早期注意与外耳丹毒相鉴别,后者局部皮肤充血,但无明显的肿胀和疼痛。 五、治 疗 1、脓肿未形成,足量有效抗生素+激素,理疗; 2、脓肿形成,切开排脓,清除坏死软骨。 鼓膜外伤 一. 病因 为外力损伤所致,掌击耳部常见。 依受伤情况,分为下列二种损伤: ⑴直接损伤(包括器械伤、医源性损伤、 烧伤、颞骨纵行骨折等) ⑵间接损伤(包括压力伤等) 二. 临床表现 ㈠症状 ⒈ 单纯鼓膜破裂者可突感耳微痛,听力减退较轻,且伴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闷塞感 ⒉ 压力伤者常伴有听骨链和内耳损伤,出现眩晕、恶心及较重听力障碍; ⒊ 颞骨或颅底骨折发生者,兼有脑震荡症状; ㈡检查 ⒈ 外耳道内血迹或血痂 ⒉ 鼓膜多呈不规则形或裂隙状穿孔,穿孔处无一定位置,形状亦不一 ⒊ 如有颞骨或颅底骨折,可见外耳道大量出血或清水样液流出 ⒋ 耳聋呈传导性或混合性 三. 治疗 治疗原则:保持外耳道干燥,预防中耳感染,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 治疗措施 ⒈ 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消毒外耳道及耳廓,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 ⒉ 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酌情使用抗生素; ⒊ 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 ⒋ 颅底骨折应请脑外科会诊 ⒌ 鼓膜药物烧贴法 ⒍ 穿孔仍未愈合者应进行鼓膜修补 手术适应症 ⑴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穿孔仍未愈合者。 ⑵伤后有重度眩晕,或有外淋巴瘘迹象,应早期作鼓室探查术。 ⑶穿孔愈合后,仍有较重的传导性耳聋者,应进行鼓室探查术。 四、并发症及预后 1、鼓室感染:常见并发症,尤以战伤为 多见,占8%~50%。 2、鼓膜穿孔不愈:绝大多数外伤性穿孔3~4周自愈;仅少数遗留永久性穿孔。 3、听觉障碍:一般可逐渐恢复;少数永久性耳聋。 外耳道疾病 耵聍栓塞(impacted cerumen) 耵聍: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液体; 耵聍栓塞: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 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 治疗:3-5%碳酸氢钠浸泡2-3日后取出。 外耳道异物 种类:植物类、昆虫类、塑料类等; 植物类异物:可用酒精脱水后取出; 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用油类、酒精滴入耳内,将昆虫杀死后取出。 外耳道疖(furunculosis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外耳道皮肤毛囊/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 诱因:挖耳 临床表现 1、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 2、可有耳鸣、耳闷,全身不适。 3、检查:外耳道局限性红肿,耳廓牵拉痛,疖破溃后可见脓血。 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external otitis) 概念: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 热带与亚热带多见,致病菌以绿脓杆菌为最多见。常称为“热带耳”、 “新加坡耳”、“香港耳”、“游泳耳”; 急性:耳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 慢性:发痒,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外耳道变窄。 坏死性外耳道炎(necrotizing external otitis) 三个特点:外耳道炎、糖尿病及绿脓杆菌感染。 起病急骤,耳痛为主要症状,呈持续性加剧,耳道流少量脓性分泌物; 一般的抗炎疗法常无效,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进行性广泛坏死; 多发性颅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l) 轻者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 耳内发痒及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半乳甘露聚糖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外研版(三起)五年级英语上册专项提升训练- 写作(含答案).doc VIP
- 阀门、法兰、弯头、封头等保温计算公式.xls VIP
- 中国溶剂油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MPV商务车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VIP
- 计算方法与实习第5版 孙志忠 习题解析 东南大学.pdf VIP
- 数字经济学 课件全套 第1--15章 数字经济学基础 --- 数字经济监管.pptx
- 2023年青少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390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