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篇 第二章 耳的检查
耳 的 检 查 一、课时安排:75分钟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音叉检查法。 (二)熟悉咽鼓管吹张法、电耳镜检查法、鼓气耳镜检查法、自发性眼震检查法。 (三)了解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与电反应测听法的原理和检查方法,熟悉其临床意义。 (四)了解旋转试验、冷热试验与电眼震描图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五)了解影像检查在诊断耳鼻咽喉疾病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一)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音叉检查法。 (二)咽鼓管吹张法、电耳镜检查法、鼓气耳镜检查法、自发性眼震检查法。 五、教学难点:音叉检查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手段:板书、实物、挂图、多媒体教学 耳 的 检 查 一、耳的一般检查法 (一)外耳的检查法: (二)耳镜检查法:受检者侧坐,受检耳朝向检查者。将额镜反光焦点对准外耳道口,一手将耳廓向外后上方牵拉(婴幼儿向后下方牵拉),一手食指向前推压耳屏,以使外耳道变直。 1、鼓膜所见: 正常鼓膜为半透明、灰白色、有光泽的薄膜,边缘近鼓环处较厚,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即光锥,尖向后上,止于脐部与锤骨柄末端相连。锤内柄呈黄白色棒状,由前上向后下至鼓膜脐部,锤骨柄上端有一向前突出的白点即锤骨短突,由短突向前、向后分别伸出前、后皱襞,前、后皱襞上方三角形区为松弛部,与外耳道皮肤相同,色淡红,无光泽。其下为紧张部。 为了便于描写病变部位,将鼓膜沿锤骨柄向后下方作一延长线,再通过脐部作一与此延长线垂直的线,而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象限。 检查时应注意鼓膜的色泽及正常标志,有无充血、膨隆、内陷、混浊、增厚、瘢痕、钙斑、液面(发线)、穿孔与分泌物等病变现象。 (1)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分散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突出,锤骨柄向后上方移位,似缩短变横、多由于咽鼓管阻塞或鼓室内粘连所致。 (2)混浊:鼓膜增厚失去光泽,表面标志不清,呈局部或广泛的白色混浊或局限性发白增厚的瘢痕,有时可见界限分明的黄白色钙化斑,为中耳炎症后遗所致。 (3)穿孔:应注意穿孔部位、大小、形状、分泌物量及性质等,穿孔内鼓室粘膜有无肿胀、肉芽、息肉或胆脂瘤分泌物等。 二、咽鼓管检查法:是将空气经咽鼓管吹入中耳,以检查咽鼓管的通畅度、有无狭窄和阻塞、鼓室外有无液体存留,并进行治疗的方法。 (一)捏鼻鼓气法 (二)咽水通气法 (三)导管吹张法 (四)对有鼓膜穿孔的病例,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查 三、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病变的部位。 检查方法甚多,一类是观察患者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称主观测听法,如耳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听力计检查等,但此法常可因年龄过小、精神心理状态失常等多方面因素而影响正确的测听结论。另一类是不需要患者对声刺激做出主观判断反应,可以客观地测定听功能情况,称客观测听法,其结果较精确可靠,有以下几种: A、通过观察声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来了解听力(如瞬目、转头、肢体活动等)。 B、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或习惯反应来检查听力(如皮肤电阻测听、西洋镜测听等)。 C、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检查听力(如声阻抗-导纳测听)。 D、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检查听力(如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 (一)语音试验: (二)表试验: (三)音叉检查: 是鉴别耳聋性质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C调倍频程五支一组音叉,其振动频率分别为 128、256、512、1024、和2048Hz。 检查时注意: A、应击动音叉臂的上1/3处。 B、敲击力量应一致,不可用力过猛或敲击台桌硬物,以免产生泛音。 C、检查气导时应把振动的音叉上1/3的双臂平面与外耳道纵轴一致,并同外耳道口同高,距外耳道口约1cm左右。 D、检查骨导时则把柄底置于颅面。 E、振动的音叉不可触及周围任何物体。 1、林纳试验(Rinne test,RT):又称气骨导对比试验,是比较同侧气导和骨导的一种检查方法。取C256的音叉,振动后置于乳突鼓窦区测其骨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记录其时间,立即将音叉移置于外耳道口外侧1cm外,测其气导听力。若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气导比骨导时间长(AC>BC),称林纳试验阳性(RT“+”)(图2-23)。反之骨导比气导时间长(BC>AC),则称林纳试验阴性(RT“-”)。 正常人气导比骨导时间长1~2倍,为林纳试验阳性。传导性聋因气导障碍,则骨导比气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