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理疗问题 理疗作用 减轻炎性水肿、改善血供 解除肌痉挛、延缓退变 治疗方法 透热、感应电、直流电、高频电 药物导入(醋疗)、波和磁等 药物治疗 药物作用 镇痛、解痉、扩张血管 调节神经功能 常用药物 解痉镇痛药、神经营养药 血管扩张药、外用药等 休息的意义 减少椎间盘内压力 缓解对神经组织的压迫 减少颈部活动 有利消除组织充血 有充足时间配合其他非手术治疗 颈椎病手术治疗 简要历史回顾 1948年 Brain、Bull报告颈椎病 1952年 Brain分出脊髓病、神经根病 1958年 Smith-Robinson、Cloward 颈前路手术 1962年 我国吴祖尧、杨克勤率先报告 1976年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开展环锯法前路手术 1980年 上海长征医院开展长窗减压 1995年 上海长征医院椎体次全切除 2002.3.12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颈椎外科手术 超10000例 800例/年 颈椎病外科治疗现状 及其基本指导思想 充分掌握颈椎病的自然史 时机选择应符合病变状况 确切针对性、有效性 方法应安全、有效、简捷 切忌随意性、盲目性 颈椎手术必须考虑 手术复杂,有风险,从严掌握 不可逆脊髓损害者手术意义不大 患者职业、年龄、全身状况 手术基本设施和技术条件 手术的确定,慎之又慎 颈椎病手术新观念 有限切除、融合和彻底切除致压物 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功能 颈椎病手术适应证 累及脊髓、神经根或脊髓/神经根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颈椎病因外伤或不明原因突然加重 合并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各种类型颈椎病 手术指征 颈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原则上不需要手术 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具明显节段性不稳者 应施稳定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原则上采用非手术治疗 经正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 或反复发作 受损神经根支配的肌肉萎缩 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剧烈疼痛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原则上一经明确诊断即考虑 采用手术治疗 早期脊髓型颈椎病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6个月为限) 突然发病,有明显脊髓压迫症者 急性进行性颈脊髓损害 长期颈脊髓受压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重 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干预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立即 考虑外科干预手段 非手术治疗以3~6个月为限 手术选择应在可能发生严重不可 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之前 早期外科干预,病损轻,效果好 外科干预时机 外科干预目的 尽可能地挽救脊髓功能 防止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恶化脊髓功能进一步受损 外科干预注意事项 对于不可逆的脊髓损害,外科干预不能恢复其神经功能 部分患者解除压迫后症状仍会继续恶化 疾病的严重程度 治疗时机: 早期手术可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 治疗方法的选择 CSM手术疗效存在个体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外科干预前的综合评价 总体评价:患者全身状况、心理素质 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外科创伤的耐受性 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家庭、社会背景 技术条件 外科干预的指征 基本原则:CSM一经确诊就 应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期限3~6月 Ⅱ~Ⅳ期为最佳手术指征 根据颈椎生物力学功能特点,恢复和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椎间隙高度、椎管形态和容量、运动功能是目前外科干预的基本理论依据 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CSM早期症状 行走缓慢,步态不自然 肢体麻木,尤其是双下肢麻木 行走时下肢发软,易不明原因摔倒,而意识清楚 双手感觉迟钝,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失手 颈肩部酸痛不适 CSM早期体征 宽底步态(Wide-Based Gait) 双侧膝反射亢进 动态Hoffmann征阳性 Lhermitte征阳性 颈椎放射学表现 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部分患者呈反曲状 椎间隙狭窄,高度减低 椎体后缘唇样增生 椎弓过短,椎管矢径减小 (Pavlov比值0.75) Pavlov比值 ?0.75 或椎管矢径 ?11mm a b Pavlov Ratio = a / b 0.75 颈椎放射学表现 上位椎体后下缘与下位椎板基底上缘距离?14mm 上位椎板基底下缘与下位椎体后上缘距离?13mm 颈椎椎节不稳 颈椎放射学表现 减小或消失,部分患者呈反曲状 生理弧度 椎间隙 狭窄,高度减低 颈椎放射学表现 CT扫描特征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及骨赘形成 椎间盘变性、突出并压迫硬膜囊或脊髓 黄韧带退变失去弹性,增厚陷入椎管 椎管前后矢径狭小 CT测量值 椎管与椎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