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
中国传媒大学 张玲
摘要:
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带给人类的挑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环境下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素养,是摆在中国教育界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基本概念、推进方法等的阐述,探讨了当前我国媒介教育界在该领域所关注的前沿性话题。
关键词:教育、媒介教育、媒介素养教育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a Literacy from the View of Pedagogy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Zhang L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brought to human by information society, nowadays, many countries probe into the way of developing media education. The rise of media education movement worldwide brings new chances for traditional pedagogy. The new task before us is to develop media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to improve new cultural literacy under the media contex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advancing methods etc., discussing the preceding topic among the media education circles in China at present.
Keywords: education media education media literacy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开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环境下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素质,无疑是这场运动赋予中国教育界的重大使命。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自1997年发端以来,至今已经历了8年时间。当我们回首这段发展历程时,不能不感谢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卜卫和宋小尉研究员。2003年以后,研究这一领域的国内学者逐渐增多。中国传媒大学也正是在此时开始了国内第一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生的招生。2004年中国国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热潮:一月,中国传媒大学申请设置的传媒教育硕士点得到批准。六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媒介研究》媒介素养教育专辑出版。七月,《光明日报》公布了国家教育部的重点招标课题“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中标。十月,全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同时,全国首个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在复旦大学开通。十二月,由国家七部委联合召开的“2004媒体与青少年论坛”在上海召开。我国第一本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著作《新闻?传媒?传媒素养》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上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开始从最初的酝酿时期进入启动和发展时期。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提上日程。世界媒介素养教育专家英国伦敦大学教授David Buckingham认为:各国应该发展自已的媒介素养教育,而不应该照搬别国模式①。英国电影学院专家Cary Bazlgette也指出:虽然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带有不同目的的人,会把它引向不同的方向。如媒介产品销售商会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如果你没有掌握那些技能,就意味着你的媒介素养不高。电影发行商会说,不看我的电影,不会欣赏我的电影,你的媒介素养也不高,来看我的电影吧,等等②。毫无疑问,在发展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术界需要有自已的理解和把握。本文正是想从中国教育学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解读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件舶来之品,因此对其基本概念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我国学术界亟需理清的主要概念有:
对于“media education”的理解
目前国内对于“media education”的理解尚不统一,由此导致了大致这么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