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二章) 阅读次数:11768??第二章原始歌谣与《诗经》第一节原始歌谣知识点:1、原始歌谣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是口头文学形式;2、原始歌谣起源于当时的劳动;3、上古诗乐舞三位一体;4、原始歌谣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先民的内心世界。重点:上古文学的起源。难点:上古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歌谣,它在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时代就已产生。它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原始人类口耳相传的口头创作。与原始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原始歌谣也起源于劳动。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产生出简单的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伏。《淮南子·道应训》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所谓“举重劝力之歌”,就是指人们集体劳动时,一唱一和,借以调整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工作效率的呼声。从现实生活上看,水手的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的打夯,码头工人的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这些都可以说明原始歌谣起源于劳动。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在其《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做出了一番论述: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也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当然,这种有声无义的韵律究竟不是诗歌。而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人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也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发展,于是逐渐把有节奏的呼喊演进为能明确表意的语言,并进而形成为一种富有韵调和节奏感的原始诗歌。原始诗歌因为是口头创作,没有文字记录,绝大部分没有留存下来。现在所见的仅有《弹歌》和《伊耆氏蜡辞》,情调古朴,所反映的社会情况与语言音节等接近于原始形态,可以确信为原始诗歌。原始诗歌在内容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劳动为中心主题,对劳动生活进行描绘和歌颂,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吴越春秋》中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从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固然没有根据,但从它的内容与形式上看,无疑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它虽然只有寥寥八字,却能再现出原始人类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等连续的射猎过程和紧张欢快的围猎场面,表现了原始人类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工具的赞美。原始诗歌在内容上的另一特点,是表现了原始人类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一种“咒语”的作用。例如《礼记·效特性》所载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它虽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认为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的主观意志随便改变。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以为运用语言能够影响某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常常把诗歌当作“咒语”来使用。在这一首蜡辞中,与其说是祈祷,不如说是一种“咒语”式的命令,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说,原始诗歌的发展,又与原始宗教的“咒语”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我们也从这首蜡辞中可以感知到原始人类挥斥自然的宏大气派,感知到原始人类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与顽强精神。原始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常常与原始音乐、原始舞蹈融为一体。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的一段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又如《河图玉版》所载: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由此可见,远古时代的歌舞总是互相结合的。“投足”是一种舞的姿态。三个人手里拿着牛尾巴,投足而歌,和三个人吹着竹筒,被发而舞,这正是歌舞与音乐相结合的最好说明。在这种最朴素的集体文艺活动中,并没有某种单纯的文学独立存在。第二节 《诗经》编定和体制知识点:1、《诗经》的编定;2、风、雅、颂的区别;3、《诗经》的应用和传授。重点:风、雅、颂的区别。难点:风、雅、颂的区别。一、《诗经》的编定从原始歌谣开始,我国诗歌经过漫长的发展,到周代,终于以成熟的体裁,深广的内容,精湛的艺术,鲜明的风格,创造出我国诗歌的第一座高峰——《诗经》,它以其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笙诗。《诗经》内容所涉及的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其作者上至王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