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群体视角下的阿拉伯战争文学书写——以《太阳下的人们》及《贝鲁特》为例.pdf

离散群体视角下的阿拉伯战争文学书写——以《太阳下的人们》及《贝鲁特》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散群体视角下的阿拉伯战争文学书写——以《太阳下的人们》及《贝鲁特》为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核心期刊 2016年第4期 J·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PhilosophyandSoci~Science) No.4.2016 离散群体视角下的阿拉伯战争文学书写 — — 以《太阳下的人们》及 《贝鲁特 75》为例 史 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 阿拉伯语 系,上海 200083) [摘 要]离散是生活于 中东不同族群 的共 同主题 ,格桑 ·卡纳法尼 的 《太阳下的人们》和嘉黛 ·萨曼的 《贝鲁特 75》以战争为背景 ,以现实为依据书写 由战争引起的离散群体的去向,以其命运走向警示世人 ,深入挖掘造成离散背后 的 原因,以离散为切入点书写战争,其创作虽受时代背景制约,但却超越 了这种背景,即使在今 日读来也仍然有其现 实意 义,是研 究阿拉伯世界战争文学的重要作 品。 [关键词]离散;战争文学;抵抗文学;内战文学;黎巴嫩;难民 [中图分类号]I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140(2016)04—0142—09 在阿拉伯近现代 的历史上 ,战争从未间断,战争不仅给民众的生活带来 了创伤和痛苦 ,也使整个阿 拉伯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强烈震荡。战争阻碍了文学创作 的发展 ,却也激发 了战争文学的诞生 ,它与 各种政治事件紧密相连 ,体现出不同的形式 ,例如 ,体现巴以冲突的抵抗文学,体现黎巴嫩 内战的战争文 学等。格桑 ·凯纳法尼的 《阳光下 的人们》(以下简称 《阳光》)与嘉黛 ·萨曼的 《贝鲁特 75》(以下简称 《75》)①正是这两种形式的杰出代表 。 这两位闻名阿拉伯世界的著名作家 ,一位是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和解放组织的先锋和精神之父 ,是 以 笔代戈直指犹太复 国主义者心脏的斗士 ,一位是才华横溢 ,敢于揭开阿拉伯人厚重面纱 ,有强烈社会责 任感 、坚持人道主义立场 的坚强女性,两人惺惺相惜 ,相知相恋 ,虽然并未修成正果,但在艺术上却相互 影响。1972年格桑 ·凯纳法尼在贝鲁特遭汽车炸弹袭击遇害,1973年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 中 再次失败 ,1974年嘉黛创作 《75》预示内战的爆发 ,由此可以推测 ,嘉黛的创作动机也许便是出 自对格桑 的怀念 ,对其思想的认同与继承以及对战后阿拉伯民族命运的反思和对未来的预测 。 两部小说非常相似 ,都反映了由于被历次战争阴影笼罩 ,或是为糊 口之资,或是为改善生活而不得 不背井离乡的阿拉伯难民和移民的生存状态 。 《阳光》中,代表三代人的三位主人公试图藏身于铁皮储 水罐中偷渡至科威特。在沙漠烈 日的暴晒下 ,这些偷渡者仿佛身处炼狱 ,最后竞在离心 目中的乐土不远 处的地方因闷热窒息而死。 《75》中的两位青年主人公 曾为改变 自己的生存状态积极努力 ,他们渴望移 ① 本文 中《太阳》中的引文均 出自郅溥浩的 《阳光下的人们 》,载于 《春风译丛》1981年第 2期 。 《75》中的引文均为笔者翻译 ,引 自嘉 黛 ·萨曼 的 《贝鲁特75》,嘉黛 ·萨曼 出版社 2003年出版 。 [收稿 日期]2016—06—22 [基金项 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现代文学离散写作研究”(项 目编号:15YJC752021);上海外 国语大学校级规划项 目“在离散 中皈依——嘉黛 ·萨曼 内战系列小说解读 ”(项 目编号: 2015114037) [作者简介]史月(1979一),女(回族),上海人 ,讲师,主要从事阿拉伯现代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研究。 一 142 — 民到与母国叙利亚有着相似背景的黎巴嫩 ,但背离了传统与价值观的他们却试 图依 附上层社会来改变 自己的命运 ,由于从一开始便误入歧途 ,因此其结局与 《阳光》殊途 同归 。而小说中代表老年和少年的次 要人物虽是黎巴嫩人 ,但在人物性格设定上也与 《阳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 两部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具有普遍性 ,象征阿拉伯三代人的主人公所遭受 的并不是个人的悲剧 ,而是 整个阿拉伯民族 的悲剧 ,因此他们虽然身份各不相同,分属不 同的阿拉伯国家,却都面临共同的危机,承 受共同的苦难。这两部作品遥相呼应 ,有异曲同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