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草甘膦的作用机理与生物降解以及在作物田的应用.pdf

草甘膦的作用机理与生物降解以及在作物田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甘膦的作用机理与生物降解以及在作物田的应用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 草甘膦的作用机理与生物降解以及在作物田的应用 周 波 陶 波·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哈尔滨黑龙江150030) 摘 要 草甘膦作为除草剂开发已有30多年,是除草剂开发中最成功的品种之一,随着抗革甘膦转 基因作物的出现和推广,草甘膦的使用必定会进一步扩大。本文棕述了近年来草甘麟的系草作用以及生物 降解的机理的一些研究,并对除草剂在几种作物田的应用作出了初步的总结和叙述。 关键词:草甘膦作用机理生物降解使用琳 作物田 1971年首先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成功的,并于1974年作为除草剂在美国注册,成为广泛应用 的除草剂.问世30多年来经久不衰.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农药,也是当今世界生产量最大 的农药.也是全世界开发最成功的农药品种。目前草甘膦在全球的生产能力为30万吨以上,我 国于1980年研制成功以后,经过20多年农药工业的飞速发展,现已成为除美国之外生产能力 最大的国家,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并成为我国主要的农药出口品种…。草甘膦是优秀的 芽后灭生型除草剂可以防除如藜,苋菜等一年生杂草,而且有着良好的内息传导性可以杀死有 地下繁殖器官的恶性杂草如苣荬菜,苦菜,以及莎草,狼尾草,剪股颖等禾本科杂草,对旋花属,香 蒲属也有着非常显著的防效.主要用于果园、茶桑、橡胶园、甘蔗园、森林和防火隔离带、边 境防火道,以及铁路机场、仓库、河道、公路的除草和草原改良”I,在农田中应用一定的使用技 术利用时差和位差也可以应用。由于开发除草剂品种耗资巨大美国盂山都公司利用生物技术 从1988年进行抗草甘膦的大豆新品种培育,到1995年获得抗草甘膦大豆新品种。随着抗草甘 膦转基因作物不断的商品化种植,草甘膦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也继续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 丰厚的经济效益。 1草甘膦的作用机理以及抗草甘膦作物机理 1.1革甘膦的作用机理 5.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莽草酸的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合成酶)。该合成酶是 真菌、细菌、藻类、高等植物体内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生物合成 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酶)。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途径一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酵解中间产物) 和赤藓糖.4.磷酸(五碳糖磷酸途径中间产物)开始,到合成莽草酸、分枝酸是植物和微生物所共 有的。草甘膦抑制EPSP合成酶的活性导致分枝酸合成受阻,阻断芳香族氨基酸和一些芳香化 合物的生物合成,从而扰乱了生物体正常的氮代谢而使其死亡。但这并不是草甘膦作用的唯一 途径。早在1976 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日本的松田昭一在1987年对草甘膦抑制叶绿体核糖体、叶绿体RNA 及色素的形成等其他途径作出了详细的阐述,1986年我国首次发现草甘膦能抑制光合作用中 ·通讯作者。E.mail:botaol@163.coin. .364- 除草剂机理和抗药性 的光合磷酸化,而且对循环及非循环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然而对希尔反应不仅没有抑制作 用,反而随浓度增加有所促进。草甘膦的其作用部位主要是抑制ATP酶的活性”】。苏少泉对 草苗瞵的作用机理总结是(1)阻断植物体内芳香族氨基酸和某些由其参与合成韵维生素、生物 碱、香豆素、类黄酮、木质素、哼I哚衍生物、酚类物质等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2)导致3 机理都能说明草甘膦能够杀草的特性,但是任何单一的机理都对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完全诠释, 所以笔者认为草甘膦进入植株体内的去向是多条途径而不是单一的,一条主要线路是抑制 EPSP合成酶,但是植株的死亡却是在这些机理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植株的死亡,所以草甘膦 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2抗草甘膦作物的抗性机理 根据草甘膦的作用机理针对EPSE合酶的特点,结合酶促动力学,植物对草甘膦的抗性 机理为:采用突变或筛选的方法使植株产生对草甘膦不敏感或过量的EPSE合酶,使植物能 够耐受正常的草甘膦使用量而不被杀死。根据这一机理,美国Monsanto等公司从鼠伤寒沙门 基因导入大豆中成功地获得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这种应用矮牵牛Ti质粒中35s启动子控 目前绝大多数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都是根据这种机理研制开发的,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机 制即诱导植株体内产生一种与与草甘膦结合的物质,即解毒酶,使草甘膦不和EPSP合酶结 合,而导致了植株对草甘膦的抗性。目前这种转基因作物虽然还没有商品化,但正在研制之 中,并有望在五年之内走向市场f2“。以上的机理都是建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