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详解.pptVIP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心理学详解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具体方法 第四章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五章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第六章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什么是认知 第四节 什么是信息加工观点 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第六节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第七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思潮、范式和研究取向。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学的主流,现在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一般认为,认知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以人或动物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为研究对象者,都统称为认知心理学。就狭义而言,认知心理学则专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它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认知心理学就是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西蒙 乔治·米勒 奈瑟 纽厄尔 1.西蒙(He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20世纪美国科学家,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2.米勒(George A.Miller,1920-)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是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也是因研究短期记忆提出“神秘七加减二”理论而闻名的心理学家。 3.奈瑟(Ulric Neisser,1928- ) 20世纪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是以信息处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也是因开创性著作而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哲学背景 第三节 心理学背景 第四节 科学技术背景 第五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现代美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乎所有心理学的研究都局限在实验室之中。当时研究者大都以行为主义为范式,主要研究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内在心理历程。即使少数有关人的知觉、思维、情绪等的研究,也深受行为主义观点的束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改变了这种状况。战争需要心理学的服务,战争又直接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首先,对人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突出了人的操作技能的研究。 第二节 哲学背景 (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灵魂来自理念世界,并进而支配身体的活动,人体死亡,灵魂又回到理念世界。人的感觉只不过是唤起对理念世界的回忆。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世界是虚构的,而现实世界才是真实的。他把人的心理功能分成认识功能和欲动功能。主张人的知识来源于人对事物的感觉,感觉产生心象,心象引起概念,因而“灵魂不能无心象而思维”。他还十分重视记忆和联想在认识中的作用。可见,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研究认知最杰出的一位哲学家。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 在近代欧洲哲学家中,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详细讨论过认知的问题。笛卡儿认为理性是人的天赋能力,它是衡量真理的尺度。这是从唯理论的视角探讨人的认知的问题。与此相反,培根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霍布斯也认为一切知识经验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产生观念,想象是感觉的残余运动。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主张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把经验分为感觉经验和内省经验,并认为它们是人的知识的两个来源。这就是近代认知理论中经验论的开端。 (三)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 18世纪后半期,康德企图调和历史上的经验论和先验论,把知识的形式和知识的质料这两种认识成分统一起来。他认为,只有知识的质料(即感觉要素)是来自经验的,知识的形式则不然,它是先天的。康德将知识的各种形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