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复习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园林史复习提纲 1、中国古典园林源头(要素、类型、物质源头、思想源头)曹江宁 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叠山:类型——土山、土石结合型、纯石假山、庭石 形态——崖壁、峰峦、涧壑、洞穴、坂坡 理水:形态——湖泊、溪流、瀑布、涌泉 建筑:厅堂、楼阁、馆、榭、舫、亭、轩、廊、桥、门、墙 花木:乔木、灌木、藤本花木、草本花木、竹类、水生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气派豪华) 私家园林(精巧别致,典雅秀丽,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想象,更富艺术情趣,也更能激发游人的雅兴。) 寺庙园林(清溪环绕,青山掩映,苍松古柏相伴,藏而不露,清幽神秘)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 物质源头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台、园圃这三者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 (2)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囿(起源于狩猎) 殷朝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集中圈养——“囿”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并非主要功能,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起源于祭祀) 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在台上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 周朝,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 园圃(起源于农耕)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中栽植蔬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做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 思想源头 天人合一思想:保护山林川泽的生态环境,天人感应、天人和谐 君子比德思想:将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和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 神仙思想: 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中极天柱——昆仑 中国历代皇家园林典型代表(西周、汉、唐、宋)(苟潇宇) 西周: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代表是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汉:当时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汉上林苑规模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建章宫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宋:当时的皇家园林缺少了唐汉以来的庞大规模,但艺术和技法更为精密。 假山叠石的运用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着完整的水系。代表有: 1.宋徽宗的艮岳(见左图):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 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南北两山东西向环列,包围水体,开了把后来皇家园林中的山称为万岁、万寿的先例。 2.金明池:行宫御苑,一座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原供演习水军之用,开封八景之一“金明过雨”。 中国历代造园家及其园林(屈峥) 注:诗人——王维、白居易、司马光、苏舜钦 王维:辋川别业 唐 白居易:渭上南园、庐山草堂、长安新昌坊宅园、洛阳履道坊宅园,其中庐山 草堂与履道坊宅园的造园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 唐 司马光:独乐园 北宋 苏舜钦:沧浪亭 北宋 辋川别业(终南别业)------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唐长安附近蓝田县的辋川谷,山谷因有辋峪河和四面山涧的小溪像辐条一样注入湖中,好似车辋的形状,故名辋川。王维依据山川自然形貌,融入自己诗趣画意和对园林山水意境的理解,在绵延近20公里的辋川山谷营造了华子岗、文杏馆、鹿柴、金屑泉等20个景区,构建出一处集诗情画意和自然美景、士人情趣于一体的私人别墅。辆川别业 中空间与景物的布置则讲求主次分明和相互对比的效果,并且构成大小变化、疏密相间等有节奏的变化。王维是我国山水派诗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晚年的辋川别业开诗画园林的先河,对之后园林意境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先驱作用。 庐山草堂------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前此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白居易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诗人下了决定,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次年草堂落成,他写了《庐山草堂记》。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