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与杨万里 7第七章陆游和杨万里
第七章 陆游和杨万里、范成大
南宋中期出现了所谓“中兴四大诗人,”由于出处不同,最初所指亦不尽相同。以龙泰(字延之,号遂初,后人又称其为梁溪)所称, 则为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姜费之岳父)、陆游; 以杨万里所称观为龙、萧、范、陆。但萧德藻的诗在当时流传即不 广,不久其集亦不复流传,声名影响随之大减,所以到元代后,四大 诗人遂固定为龙、杨、范、陆四人。而尤素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亦很 少,在文学史上没留下什么显著的影响,故本章也只具名而解论。
中兴诗人生活的时代,是宋金对峙关系相对稳定的时代,虽然之间有过几次战事,但规模不大,时间不长,金无力灭宋,宋也无力恢复。此时南宋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仍是和战之争。由于处于对峙局面,许多正义文人的爱国热情仍方兴未艾,为抗战北伐奔走呼 号,发出了时代最强音。诗中首推陆放
翁,词中首推辛弃疾。但同时,苟和偷安的思想也越来越滋长并始终占据上风。继张浚与韩姹胄用兵失利后,又分别于隆兴二年(1164)和开禧三年(1207)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与开槽和议。在投降势力的压迫下,爱国文人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与摧残,他们在唱着慷慨壮烈的时代最强音的同时,又不能不咏叹出悲凉的报国无门的失落感,使爱国文学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并登上文学史的最高峰。赵翼在《既北诗话》中有一段评陆游诗之语,正道中了南宋中期时代背景与作家之间的关系:“当时南渡之后,和议已成,庙堂之上,方苟幸无事,讳言用兵,而士大夫新亭之泣固未已也。于是以一筹莫展之身,存一饭不忘之谊,举凡边关风景,敌国传闻,悉入于诗。虽神州陆沉之感已非时事所急,而人终莫敢议其非,因得肆其才力,或大声疾呼,或长言咏叹,命意既有关系,出语自觉沉雄。”
南宋中期,不但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也异常深化。南宋农民以不到北宋一半的土地支持着远比北宋大得多的经济负担,其
所受的压迫剥削可想而知。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图进取,沉迷享乐,挥霍无度,文臣爱钱,武臣怕死,大官僚的豪奢超过历代,这是促使进步文人关心现实的又一重要社会背景。
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这时诗坛上江西诗派尚有一定的余力及影响,中兴四大诗人几乎无一不是从师法江西诗派人手。但江西诗派毕竟门径狭窄、戒律过多,无法表现如此复杂的社会生活,也无法使各种风格都得到蓬勃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有成就的大作家又无一不是最后突破江西的藩篱,从其入而不从其出,从师法前人而转向师法自然、师法生活。这使诗坛在高度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又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理学又有很大发展,并对诗文创作带来一定影响,但就中兴四大诗人来讲,所受影响还不十分明显。至于词的变化,详见下章。
第一节 杨万里
杨万里不但是南宋著名的中兴诗人,也是中国诗史上重要的一员,他开创的“诚斋体”在当时及后代都享有盛名,陆游逊称“我不
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刘克庄称其“海外咸推独步,江西横出一枝”(《题诚斋像二首》)。直至清代,仍有很多人,如袁枚、郭四等,刻意仿学“诚斋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士后,相继得到张浚、虞允文等人举荐,历任国子博士,知漳州、常州,秘书少监等职,后因弹劾洪迈,得罪孝宗,出知宿州。光宗即位后,又召为秘书监,并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过伴金使。后因得罪权臣韩姹胄,以宝文阁待制致仕,家居十五年,屡召不赴。在韩俯胄草率北伐时,万里留下“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宋史》本传)的绝命书忧愤而死。
杨万里有较强烈的爱国思想,写过很多上疏或政论文章,力陈抗金主张,警告南宋统治者“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宋史》本传),应起用贤臣名将慎守江淮。杨万里还有较强的民本思想,他在《转对札子》中对南宋统治者动辄以“几倍于祖宗之
旧”的横征暴敛深表不满,并在地方任上“纵幽囚,罢逮捕,息鞭答,去颂系”,使老百姓“不以虎穴视官府,而以家庭视官府”(《与张严州敬夫书》)。杨万里还受理学思想较深的儒染。他曾拜谒过张浚,“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宋史》本传)。在理学思想的形成上受张浚之子张拭的影响较深,张拭反对只靠言语上“苦思”、“求解”、主张“平心易气,优游玩味”,“涵泳其间”,求圣人之道于“言意之表”(参见《南轩文集》卷一九《答潘端叔》、《答潘叔度》、《寄刘共甫枢密》、卷二五《答胡季随》等),即所谓“当知邹鲁传,有在文字外”(《送杨延秀》)。他还主张从日用平易处求道,所谓“至理无辙迹,妙在日用中”(《送张深道》)。杨万里不但吸收了这些观点,把它引申到自己的诗歌理论中,而且在作诗时也特别重视写身边细小事物和日常生活感受,并通过这些来反映自己透脱的胸襟。
杨万里的创作道路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