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光合资料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概述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机理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1. 光合作用概述 1.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确定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⑵ 希尔反应 ⑶ 18O的研究 1.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Convert inogenic matters into organic matters) 蓄积太阳能量(Accumulate light energy) 环境保护(purify environment) 2.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2.1 叶绿体 2.1.1 叶绿体的发育、形态及分布 发育: 由前质体(proplastid)发育而来。当茎端分生组织形成叶原基时,前质体双层膜中的内膜若干处内折并伸入基质扩展增大,在光照下逐渐排列成片,并脱离内膜形成囊状结构--类 囊体,同时合成叶绿素,发育为叶绿体。 分布:多分布在与空气接触的质膜旁,与非绿色细胞相邻处(如表皮细胞和维管束细胞)通常见不到叶绿体。 运动:随原生质环流运动。随光照的方向和强度运动。 2.1.2 叶绿体的基本结构 叶绿体由被膜、基质、类囊体构成 被膜 由两层单位膜组成,两膜间距5~10nm。被膜上无叶绿素, 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光合作用的微环境。 外膜: 非选择性 分子量小与10 000可自由通过 蔗糖 内膜:选择性膜 H2O、CO2、O2自由通过 基质(stroma)及内含物 基质指被膜以内的基础物质,内含水,多种离子、低分子有机物,以及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等。 含有还原CO2 (Rubisco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 ——碳同化场所 含有氨基酸、蛋白质、DNA、RNA、还原亚硝酸盐和硫酸盐的酶类以及参与这些反应的底物与产物 ——N代谢场所 脂类(糖脂、磷脂、硫脂)、四吡咯(叶绿素类、细胞色素类)和萜类(类胡萝卜素、叶醇)等物质及其合成和降解的酶类——脂、色素等代谢场所 基质是淀粉和脂类等物的贮藏库 蛋白复合体在类囊体膜上的分布 PSⅡ主要存在于基粒片层的堆叠区。 PSⅠ与ATPase存在于基质片层与基粒片层的非堆叠区。 Cytb6/f复合体分布较均匀。 2.2 光合色素 高等植物: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 红藻与蓝藻:叶绿素c,d,藻胆素。 光合细菌:细菌叶绿素。 2.2.1 光合色素的结构和性质 叶绿素 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镁原子容易被光激发而引起电子的得失,这决定了叶绿素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 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Cu2+、Zn2+ 等所置换。当为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Pheo)。去镁叶绿素中的H+ 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素,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是具有双亲性的脂,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者95%乙醇,或丙酮∶乙醇∶水=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性质稳定,不易降解。 类胡萝卜素除有吸收传递光能的作用外,还具有使光合器免遭强光伤害的保护功能。 叶绿体色素的含量与比例,随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条件而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3∶1, 叶绿素a∶b=3∶1,叶黄素∶胡萝卜素=2:1。 2.2.3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㈠ 叶绿素的合成途径 合成叶绿素分子中的吡咯环的起始物质是δ-氨基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ALA),在高等植物中ALA由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转化而来。 ㈡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环境条件 光 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 。 温度 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温度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营养元素 缺少N、Mg、Fe、S、Mn、Cu、Zn 引起缺绿症 氧 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水 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3 光和作用机理Ⅰ:光反应 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需光的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不需光的碳反应(Carbon reaction)/暗反应(dark reaction) 。 光反应是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所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在类囊体(光合膜)上进行的。 碳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替格瑞拉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概要.ppt
- 最全的市政工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doc
- 第四章力系的平衡资料.ppt
- 第四章光阑与光束限制2资料.ppt
- 第四章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ppt
- 第四章力学基础第四讲.ppt
- 最全的谁是卧底游戏大全PPT.ppt
- 第四章几何公差与检测.ppt
- 第四章、汽车起动系统.ppt
- 最全教程.ppt
- 2024小语种证书考试全覆盖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小语种证书考试命题试题与答案.docx
- 色漆和清漆 颜料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灰化法.pdf
- 科教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docx
- 2025年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旅游规划领域的应用报告.docx
- 土壤修复技术2025:应用效果及成本效益实证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变革下的成本控制与创新发展报告.docx
-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智能调度策略.docx
- 科教示范园项目实施方案(参考范文).docx
- 2025年金融科技企业估值模型构建与投资决策方法研究与实践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