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 分类: 按产生的原因分: ⑴ 配合料结石; ⑵ 耐火材料结石; ⑶ 玻璃液中的析晶结石; ⑷ 硫酸盐夹杂物(碱性类夹杂物); ⑸ “黑斑”与外来污染物 按组成分类: ⑴ 硅质结石; ⑵ 铝硅质结石; ⑶ 钠钙质结石、钙镁质结石; ⑷ 锆质结石 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 13.3.1 配合料结石 配合料结石是配合料中没有融化的组分颗粒,也就是未完全融化的物料的残留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配合料结石时石英颗粒。其特点: 1、结石中的石英颗粒特点 2、石英颗粒的边缘特点 除了石英结石外,Al2O3的颗粒也可能生成玻璃体中的结石。 配合料结石产生的原因:原料的选择与加工、配合料的制备工艺、加料方法和熔制条件。 第十三章 玻璃体缺陷 13.3.2 耐火材料结石 1、窑碹结石 2、与玻璃液接触部分产生的结石 (1)粘土质耐火材料 (2)电熔质耐火材料 电熔莫来石、电熔锆刚玉 (四)玻璃液中可见泡的消除的两种方式 分析: 池窑中气体在炉气、玻璃液、气泡中的转化和平衡是由气体在各相中的分压决定的,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相进入分压低的相。 思考:A气体进入含B气体的气泡中,分压变化导致气体的转化情况。(道尔顿分压定律) 气体间的转化和平衡影响因素: 澄清温度(影响溶解度)、炉气压力和成分、气泡中气体的分压和种类、玻璃成分和气体本身在玻璃液中的扩散速度(影响过饱和度和气泡长大的难易)。 1、使较大的气泡长大、上浮直至破裂; 2、使较小的气泡溶解吸收; r----气泡的半径 v----气泡上浮速度 g----重力加速度 ρ、 ρ` ----玻璃液和气泡的密度 η----熔融玻璃液的粘度 (五)气泡的消除动力学因素: (1)玻璃中的气泡受浮力作用而以一定的速度上升,按照Stocks 定律有: 2 r2.g.(ρ-ρ`) 9η V= 说明:v ∝ r2大气泡易于上升并排除 v η粘度小易于排除气泡 ∝ ①使多个小气泡汇集合成一个大气泡;但实际上气泡间距远,加之玻液表面张力大,难以实现。 对于玻璃液中的气泡,其所承受的压力: h 窑炉 内压力 Px (2)在等温等压下,使气泡变大的两个因素: ②使玻璃液中溶解的气体渗入气泡,使之增大。 r 2σ 其中:P、Px------气泡内压力和窑内压力 ρhg ------玻璃液的静压力 σ ------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由玻璃液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压力 P=Px+ ρhg + r 2σ 可以得出: 另 : P = Σ Pi = Σ (ni*R*T)/V Pi、ni------气泡内各种气体的摩尔数和分压力 V ------气泡的体积 说明: ①气泡内的压力 也是影响 澄清的动力 因素; ②气泡的半径r越大,总压力就越小,分压力也越小;因此,溶解于玻璃液中的气体易于进入较大的气泡中而使之增大,从而易于浮出玻璃液,而后破裂。 反之,对于小气泡,则总压力和分压力就越大,不易增大,但气体组分会因此而易于扩散进入玻璃液中去。 根据: PV= n RT 可知:若 P、n 不变,温度T 降低时,气体体积 V减小。 一般地,在澄清过程之后的均化 和冷却过程中: 气泡中气体的分压 玻璃液中的分压 气泡中气 体溶入玻璃液 温度降低 气泡体积 随之缩小内压力急剧增大 同时大多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气泡 缩小内压增大 溶解过程反复 不断进行 气泡完全溶解在玻璃 液中而消失 说明:小气泡是通过使其溶解在玻璃液中而加以消除的,这正是第二种消除方式的可行性所在. 措施: 1、机械搅拌、鼓泡; 2、加入澄清剂; 3、适当降温,回溶部分小泡; 总结: 1、玻璃 液中气体来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