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章两栖动物资源09-10-9
花背蟾蜍: Bufo raddei 3)树蛙科:指趾末端膨大为很大的吸盘,指趾末端两节间有指间软骨,前后肢均具蹼。肩带为固胸型。原属蛙科,一般多树栖。本科180余种,我国已知44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大树蛙: Phacophorus denngsi.产生华南、西南各省。 大树蛙 Rhacophrous dennysi Blanford 国家三类保护动物。能够变色,从而保护自己。 斑腿泛树蛙 花箭毒蛙 Dendrobates tinctorius(箭毒蛙科) 拉丁美洲的小型蛙类,以毒性强烈著称。 中国林蛙Rana chinensis 世界上唯一集药用、滋补保健和食用于一体的名贵经济蛙种。其雌蛙输卵管干燥品是名贵的中药材,称哈士蟆油,具养肺滋肾,治虚劳咳嗽的功效。 产婆蛙 Alytes obstetrican生殖期间由雄蟾将念珠状卵带缠绕于后肢上带返洞内。分布于欧洲西部的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地。 无斑雨蛙 Hyla arborea immaculata(雨蛙科)趾端有吸盘及横沟。背面皮肤光滑。外用解毒杀虫,治疥癣湿疮,湿癣。 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树蛙科)小型蛙类,生活时背面为灰棕色或土灰色,有对称的深棕色斜花纹。 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角蟾科)吻宽圆,吻棱明显。食用价值较高。我国特有种,仅见于贵州雷山。 第十一章 两栖动物资源 一、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P.218) (一)什么叫两栖动物(两栖类定义)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生活在陆上,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为两栖动物。 大约在古生代泥盆纪末期(距今约3亿年前),由某些具有肺的古总鳍鱼类(有带鳞的单列型的总状鳍,内部骨骼的排列与陆生脊椎动物的排列极为近似,具内鼻孔,加上能呼吸的鳔,在动物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偿试登陆并获得成功,演化成现代的两栖动物。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完成了由水到陆生的转变。现存的两栖类,无论在机能结构上或在个体发育上都反映出它们过渡类型的性质;从机能结构上来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同时它们又获得了一系列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从个体发育上来看,其幼体生活在水里,经过变态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这些都反映出两栖类在系统发生中所处的中间过渡地位。 赵尔宓院士:幼体阶段在水中生活,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阶段才能到陆地生活,故称之为两栖动物更为确切而不致产生误解。 赵尔宓院士(中国科学院) (二)两栖纲(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1、两栖类发展了强有力的五趾型附肢。后肢带与一个荐椎相关节,不仅能承受体重,而且能推动身体沿地爬行。但是,两栖类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五趾型附肢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偶鳍末端一般有五趾) 2、皮肤裸露无鳞,富有皮肤腺体,以保持皮肤经常湿润。表皮开始发生角质化,真皮加厚,上陆时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真皮分布大量的微细血管,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为辅助呼吸。皮肤缺乏保护性衍生物。 3、内骨骼连结坚固而灵活,骨化比较安全。 骨髂主要是硬骨,膜性硬骨大量消失,软骨性硬骨减少。脊椎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头骨有两个枕髁,与颈椎形成可动关节。脊椎充分骨化,成体的脊索完全消失,开始出现颈椎和荐椎。 4、肌肉的分节性变得不明显,尾部和躯干部的肌肉减少,而四肢的肌肉发达。肌肉分化为很多肌肉束,腹部肌肉多成片状,有分层现象。鳃肌退化,而一部分转化为舌肌。 5、内鳃消失,以肺和皮肤呼吸。 肺的结构简单,为薄囊状,仅有喉气管室,出现了喉头和气管。有的种类甚至无肺,而以皮肤和口粘膜进行气体交换。幼体用鳃呼吸,少数种类终生保持着鳃。 6、心室仅一个,为混合血;不完全双循环,代谢率低,为变温动物。 成体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属不完全双循环。幼体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属单循环。心脏心室只有一室,因此血液为混合血,体温随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动,有休眠现象,属于变温动物。血液不能完全“清浊分流”。 7、成体的排泄器官为中肾型,排泄物主要是尿素。肾门静脉系统完全,有助于肾单位的滤过;两栖类有泄殖腔膀胱,不仅有贮尿作用,还有执行重呼吸水的功能。幼体的排泄器官是前肾。 8、神经系统有了进步性变化,大脑半球出现了原脑皮。但两栖动物在陆栖脊椎动物中还处于较底级水平。大脑体积比鱼类大,两个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有神经细胞构成大脑皮层(原脑皮),但其作用是主管嗅觉,称为原脑皮。小脑极小,脊髓有缩短趋势,从脑发生出有10对脑神经。两栖类在陆地活动不灵活。 9、具有适应陆生的感觉器官:眼睑、瞬膜、泪腺、角膜呈凸形、晶状体扁圆、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