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时间分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时间分辨实验原理塑料闪烁体工作原理及特征塑料闪烁体是一种有机闪烁体计数器,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射线进入闪烁体,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电离,激发;受激原子、分子退激发射荧光光子;光子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打出光子;光子在光电倍增管上倍增,产生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电信号塑料闪烁体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闪烁体,他可以测量α、β、γ、快中子、质子、宇宙射线及裂变碎片等。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制作简便;发光衰减时间短(1~3ns);透明度高,光传输性能好;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耐振动,耐冲击,耐潮湿,不需要封装;耐辐射性能好其主要不足是能量分辨本领较差,因此一般只做强度测量。TAC工作原理时幅转换器有两路输入型号,一路作为起始信号,一路作为结束信号,将两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转换为电压幅度有两种类型的TAC:起停型时幅变换和重叠型时幅变换起停型时幅变换:线性好,时间间隔范围宽(微妙到纳秒),时间分辨好(ps),通用性强脉冲重叠型时幅变换:变换速度快,死时间小,线性和精度较差,用于短时间间隔测量,即高计数率时间分析实验中。时间分辨对于能量和质量确定的粒子,飞行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是单一的。实际上用飞行时间方法测得的这时间是围绕某一平均值的一个分部,分布的宽度通常用半高宽FWHM表示,成为时间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它直接影响到时间测量的精度。实验过程及数据塑闪响应曲线的测量由于在不同的电压下塑料闪烁体的性能不同,因此先测量探测器在不同电压下对辐射信号的响应变化。将放射源放在两个塑闪的中间,测量1000V~1800V电压范围内,10秒时间内定标器所记录的计数:塑闪一塑闪二电压/V计数电压/V计数1000741000938105034994105016174811007491501100108869311501606528115018571591200218369012002296151125025123801250253581713002691263130026833051350278898213502769133140028468931400281788814502884069145028534401500290808115002881529155029339041550291195016002967766160029658531650300808416503079606170030663081700320398417503138740175033243361800327551918003372228以电压为横坐标,计数为纵坐标作图:由图可知,两个探测器在1400V~1600V电压区间内变化较小,因此选取1500V为工作电压。时间刻度使用延迟线进行时间刻度,有两条延迟线,各2m长,延迟效果为3.3ns/m。将符合信号的一路输出接入TAC的start端,将另一路输出接入延迟期,选择4档延迟。延迟线总长度/m峰道址/道03769.927047.5410269.14以道址为横坐标,延迟线总长度为纵坐标,可得三个点,并得到最佳拟合直线有图可以看出,R2=0.999975,拟合直线线性较好。最终得到的刻度结果是0.615441*3.3ps/道=2.0310ps/道时间分辨测量该系统的时间分辨率τ总由塑闪分辨时间τ和电子学分辨时间τs两部分组成,即,所以。测量系统如下图,实际测量中,发现第二路信号稍快于第一路信号,因此当将第一路信号接入start端是测得的为电子学分辨时间τs,当将第二路信号作为start信号时,测得的是系统的分辨时间τ总。电子学时间分辨系统时间分辨次数FWHM/道FWHM/道111.97177.26211.29169.47311.06169.57411.17178.96511.3172.21平均11.36173.49方差0459784得FWHMs=11.4±0.1道,FWHM总=(1.7±0.2)*102道得τs=23.2±0.2psτ总=(3.5±0.4)*102ps实验结果可得τ=(24±3)*10ps故最终结果为,该系统中塑闪的分辨时间为(24±3)*10ps。从数据上看,τ=350psτs=23.2ps,验证了塑闪系统中,时间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探测器。总结实验中将放射源放在探测器中间,从而近似认为到两个塑闪的时间相等。这只是一种近似,并没有考虑辐射到达两端时间不相等带来的影响。本次实验忘记记录放射源以及所用器件的信息,虽然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但还是应该养成记录所有原始数据的好习惯。在读取半高宽时,发现在同样的谱中,取峰的范围不同导致了半高宽不同,说明取峰过程也会带来误差。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